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 秋风响时说螃蟹

浏览历史

秋风响时说螃蟹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2-28
阳澄湖大闸蟹
 
 
  “秋风响,蟹脚痒”、“螃蟹上桌百味淡”。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疑是人们喜爱的菜肴。历代也不乏关于螃蟹的记载。最早见诸文字的记载,既有作为美食的,也有作为灾害记载的。作为美食,据《汲冢周书》记载,周成王 (前1042—前1020)时,就有“海阳献蟹入贡”之说,说明在3000多年前,螃蟹就已经被列为御膳了。要知道能成为皇帝桌上的美味佳肴,必先经过繁琐和严谨的层层推荐、反复试尝的,想来这食蟹的历史还得再往前推。此外,关于螃蟹的制作方法也屡见著录,《周礼》的“蟹胥”,据说是一种蟹酱;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腌制蟹的记载;唐代陆龟蒙甚至还编成了《蟹志》;宋朝傅肱《蟹谱》乃食蟹法之集成;元代倪瓒《云桂堂饮食制度集》则侧重记在蟹的烹制方法等。
 
  历代方志也多有关于螃蟹的记载。据明崇祯《乌程县志》“特产”卷记载:“蟹,九月十月肥美,各溪皆有,以簖张捕之。”清代《太湖备考》载:“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坚,胜于他产,冬日益肥美,谓之十月雄。”这也就有了如今“九雌十雄”的食蟹之说。
 
  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在元代高德基《平江记事》中记载了元朝大德丁未年(1307),苏州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蟹灾:一群群螃蟹像蝗虫一般布满了田野之间,以致田中的稻谷被扫荡一尽。当时盛传的吴谚有“虾荒蟹乱”之说。书中对蟹灾作了一番考证,说在汉代人著作《吴越春秋》中就曾记载越王勾践召见范蠡道:“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就讲到当年螃蟹将田里的稻谷咬食一尽,连种子也未有留下的灾害。当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了该书的引证疏谬:“稻蟹不遗种”之语其实出自《春秋外传》而非《吴越春秋》。但是时间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蟹灾不光发生在我国,外国也有类似情形。在张祖庆《意想不到的灾害》中记载了两次大规模的外国蟹灾:1964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青蟹不但咬死庄稼,毁坏农田,还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在 2600公顷 稻田上咬稻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看人们怎么利用,使之变害为宝……以“难得糊涂”和画竹出名的郑板桥,也是个有名的美食家。相传他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当地也发生了“蟹灾”,蟹群糟踏农田,横行无忌。其时当地群众还无吃蟹习惯,你抓到螃蟹往我田里放;我捉下螃蟹往你田里扔,真是以邻为壑,百姓常闹纠纷打官司。郑板桥接到诉讼后,让原告和被告各捉一篓螃蟹来,放到大堂上,提笔宣判:“昔日汝成灾,今天好当菜;助我一杯酒,为民除大害。”并传衙中厨师,当众传授做蟹菜的烹调技术,让厨师做好四桌蟹宴,请两旁人士和听众代表品尝蟹菜。吃了蟹菜的人交口称赞,并听会了烹调蟹菜的方法,不再以蟹为灾,把蟹当成一种美食材料,在民间和餐馆流传开来,并把螃蟹当成商品销往各地。这就是一则典型的变害为宝案例——《郑板桥巧判蟹官司》,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附录: 
 
  吴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种差大,壳以脆软,世称湖蟹第一。正月上元渔人所藏看灯蟹三四只重一觔,风味殊胜,故陆龟蒙有《蟹志》,傅子翊作《蟹谱》,高似孙撰《蟹略》,皆发挥蟹族之风致也。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虾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考之《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召范蠡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盖言蟹食稻也。蟹之害稻,自古为然,以五行占之,乃为兵象,是亦披坚执锐介甲之属。明年,海賊肖九六大肆剽掠,杀人流血。
 
  (辑自元代高德基《平江记事》) 
 
  蟹  志                      陆龟蒙
 
  蟹水族之微者,其为虫者有籍见于《礼经》,载于《国语》,杨【扬】雄《太玄辞》、《晋春秋》、《劝学》等篇,考于易象为介类,与龟与鳌刚其外者皆干之属也,周公所谓旁行者欤?参于《药录食疏》,蔓延于小说。其智则未闻也。惟左氏纪其为灾,子云讥其躁,以为郭索后蚓而已。蟹始窟冗于沮洳中,秋东【冬】交,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率执一穗以朝其魁,然后从其所之,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轶,遁而去者十六七。既入于江,则形质浸大于旧。自江复越于海,如江之状。渔者又断而求之。其越轶遁去者,又加多焉。既入于海,形质益大,海人亦异其称谓矣。
 
  呜呼!执穗而朝其魁,不近于义耶?舍沮洳而之江海,自微而务者,不近于智耶?今之学者,始得百家小就而不知孟轲、荀、杨氏之道,或知之,又不汲汲于圣人之言,求大中之要,何也?百家小说,沮洳也,孟轲、荀、杨氏,圣人之渎也。六籍者,圣人之海也。苟不能舍沮洳而求渎,由渎以至于海,是人之智反出于水虫下,能不悲夫!吾是以志蟹。
 
  (辑自明徐鸣时纂《横溪录》卷八)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