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家里的“蟹奴”是个特别会做螃蟹的婢女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8-25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团脐十月尖。这说的就是现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时节,生在江南的人,在闻了一茬桂花香之后,又到了持螯把盏、大享口福的时候了。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这句话在大闸蟹已经成了秋天餐桌上头等鲜美之物的今天,似乎很容易让人不以为意。可是翻翻宋人沈括的笔记百科全书《梦溪笔谈》,里面却也有一则不食螃蟹的故事:关中无螃蟹,有一户地处偏僻的陕西人家看到螃蟹觉得非常恐怖,就把它当做凶神挂在门上,谁家有病患了,就借去一挂以求祛病降魔。这在江南的嗜蟹者看来,恐怕是个暴殄天物的冷笑话。
虽有不食螃蟹辜负胃的宋朝土人扫兴,但是历朝历代的螃蟹脑残粉可是数也数不完。
螃蟹脑残粉 李渔家有个“蟹奴”,李瑞清自称一顿吃蟹一百只
唐朝诗人陆龟蒙才不觉得螃蟹丑呢!不信看他的大作:骨清犹以含春露,沫白还疑带海霜。好一个清新脱俗的海的女儿。
最懂享受生活的李渔怎么会错过螃蟹呢?这简直是他的一生至爱嘛!在他生活的清朝初年,每年在螃蟹产季之前,李渔就开始存钱准备,家人笑他看待螃蟹简直像生命一样,他于是自我解嘲,称花在螃蟹上的钱是“买命钱”。他家里有一个婢女善于治蟹,李渔于是将她易名为“蟹奴”。其实,每一个对螃蟹欲罢不能的吃货,不都是蟹奴嘛。
清末书法家李瑞清自称一顿能吃螃蟹一百只,所以自号“李百蟹”。这“李百蟹”吃螃蟹的技能也是超绝群伦,据说他的所谓百只,那可是连螯带腿一并下肚的。
除了“年年收稻买江蟹”的梅尧臣(北宋诗人),国学大师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有诗:“若非
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国民党军将领黄百韬也曾留下“东篱菊绽,海陵(兴化泰县原名海陵)蟹肥,洋河高粱,你醉我醉”这样的豪爽墨宝。爱蟹不分男女朝代,就像是美食家唐鲁孙(清光绪帝妃嫔珍妃瑾妃的堂侄孙)说的“一般老饕,除了胃寒不动海鲜之外,大概没有不爱吃螃蟹的了”。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为了更开心地吃螃蟹,跟朋友组成了“蟹会”。而宋代傅肱对螃蟹简直是爱得深沉,他甚至专门写了本《蟹谱》,上卷是记录螃蟹的掌故,下卷是他自己吃螃蟹的经历。
豪华螃蟹宴
北京正阳楼,周作人这样的知识分子众筹去吃
说到吃螃蟹,怎么能不提北京的正阳楼(正阳楼是山东菜馆,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1984年恢复老字号)呢?据说,清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就在正阳楼吃过两只螃蟹,回宫后更是让内务府通知,只要螃蟹上市,由正阳楼先挑选,而后再行开秤。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说起正阳楼吃蟹,每人发一黄杨木槌,敲敲打打,自有种文人的精致。而邓云乡在《云乡话食》里面详细说明了这一套工具包括:小木头槌子、竹签子、小钩子,有了这些,即便是牙齿不好的人,或者不会吃螃蟹的人,也能把蟹黄蟹肉吃得干干净净。
食客吃得高兴,正阳楼的螃蟹便誉满京华,如今的商家应该好好向老牌子取取经。当然,这里也不是随随便便哪个文人都能来吃的,周作人就曾经在《知堂集外文》里面酸溜溜地回忆,正阳楼的胜芳大蟹,教书匠们只能偶尔集资聚餐才能去个一两次。
明代太监刘若愚写过一本明杂史《酌中志》,当中记载了宫廷吃蟹的细节。一般吃完月饼之后,宫眷内臣的下一顿盛会就是蟹宴了,将活螃蟹洗净,蒸熟,三五人坐在一起,把蟹盖揭开,细细用指甲挑肉,蘸醋蒜以佐酒,边吃边讲讲后宫趣事。
还有个小小的竞赛,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巧吃”胜出。
大家最熟悉的豪门蟹宴要数《红楼梦》了,百姓家中吃螃蟹顶多切点姜末放醋里,豪门的讲究就多了。
蟹性寒,不可多吃,用王熙凤的话就是“恐积了冷在心里”,于是凤姐吩咐螃蟹要趁热吃:“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还要“多倒些姜醋”。吃完之后,又命丫头们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食后洗手。
花式煮螃蟹
元朝的“蜜酿蝤蛑”,就是今天的“芙蓉蟹斗”
汉人吃蟹很早就有,郑注《周礼·天官·庖人》中有一道菜,名“蟹胥”,其实就是蟹酱,做法和一般的肉酱差不多。
螃蟹与橙子产季相当,自古便是绝配。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即有“
蟹酿橙”,选黄熟的大橙子去顶,剜掉肉瓤,留少许液汁,将蟹肉放进装满,再将顶盖上,放进盆里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盐拌食,据说又香又鲜,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的味道。
元代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里面的“蜜酿蝤蛑”,就是今天的江苏名菜“芙蓉蟹斗”,做法是将蝤蛑(即青蟹)用盐水略煮,才变色便捞起。掰开,将蟹肉取出剁成小块,排在壳内,淋上鸡蛋液加蜂蜜少许,再将膏腴铺在最上层,为保肉质鲜嫩,不可蒸过。
张岱的“蟹会”吃货团,一人六只螃蟹,为了避免螃蟹的冷腥,轮番煮之。最匪夷所思的是,张岱吃蟹团竟以肥腊鸭、牛乳酪搭配蟹肉。虽然他认为螃蟹是“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但是找来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配,也是太兴师动众了。
《金瓶梅》里的美食不胜枚举,自然少不了螃蟹。一道腌螃蟹,被陪主子吃喝玩乐的帮闲应伯爵和谢希大抢着吃得精光。其实,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藏蟹法”,详细介绍了用稀糖水、盐、蓼汤、姜末等腌制螃蟹的方法。第二招是酿螃蟹,《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中,常二嫂的酿螃蟹也是独具匠心,“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面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炸,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
说了这么多古人怎么吃螃蟹,不如去闸一闸品牌商城买上几只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回去切好姜丝,烫点黄酒,也解解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