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之乱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6
秋风送爽时节,赏菊食蟹便是骚人墨客不可回避的雅事。相信大家对古人咏菊的佳作都不会陌生,而古人对蟹同样有着多种描写。
文绉绉的古诗绝句先不说,先表表“一蟹不如一蟹”这句俗语。宋人王君玉《国老谈苑》记载,陶谷奉使吴越,忠懿王请他品尝蝤蛑,陶谷未曾见此物,便问其名字。忠懿王见其好奇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十余种以进,陶谷笑谓忠懿曰:“真所谓
一蟹不如一蟹也。”此外,宋苏轼的《艾子杂说》也曾用此句并更为多数人知晓,大意是说艾子周游列国,在海上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这句话现在仍被广泛使用,诙谐幽默地形容了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的情形。
苏轼不光对普及“一蟹不如一蟹”这一俗语作出了贡献,还写了几首与蟹有关的诗歌。如“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即为东坡自况,“尖团”指的就是螃蟹,因雄蟹尖脐,雌蟹圆脐而得名。除“尖团”外,螃蟹还有许多雅号:以其外骨横行,称“横行介士”;以其内空无肠,称“无肠公子”;因扬雄“蟹之郭索,心不一也”之句得“郭索”之名。此外,“菊下郎君”“含黄伯”指的也是这蟹公。宋高似孙的《蟹略》开篇《郭索传》称“郭索,字介夫”,不熟典故的人肯定以为这是给哪个名人作传呢。
了解了螃蟹的这些雅号,便很容易理解古人那些不提一个蟹字,却对蟹之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的咏蟹诗了。如唐代皮日休的《咏蟹》就颇为生动活泼:“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又如唐彦谦的《蟹》:“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的几首咏蟹诗乘了《红楼梦》的东风,流传颇广,尤以宝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最为人称道。
食蟹之美味和乐趣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描绘,正是“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如李白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陆游说“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写尽了就酒啖蟹的个中滋味;更有宋人徐似道认为“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将螃蟹与庐山相提并论,大书特书“持螯把酒与山对”的悠闲生活。
蟹如此美味,自然有人对其烹制之法多有研究。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朝傅肱的《蟹谱》、宋朝高似孙的《蟹略》、元朝倪瓒的《云桂堂饮食制度集》、清朝李渔的《闲情偶寄》等,均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翻翻这些闲书,找个食谱,买几只螃蟹烹制一番,再约三两好友,花下对饮,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