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3-05-13
阳澄湖大闸蟹
唐太宗李世民和
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年。据传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在巡视江南时,经过了现在的苏州市区。当他到达阳澄湖时,被店家烧好的大闸蟹的香气所吸引,他决定品尝一下这个当地特产。
当时的店家推荐给他一种叫做“清蒸蟹”的大闸蟹,唐太宗第一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深深被它的鲜美口感所吸引,颇有滋味。随后,他下令让厨师将阳澄湖大闸蟹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以供宫廷中的百官和宾客品尝。
此时,以清蒸蟹为主打的店家一下子生意兴隆,阳澄湖的大闸蟹也得以名扬天下。
唐太宗对阳澄湖大闸蟹情有独钟,甚至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这个美味佳肴:
采莲南塘秋,蟹灵脱壳求知。故知不是鱼,常在水中游。
这首诗反映了唐太宗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喜爱和对它品质卓越的赞美。提到的“蟹灵脱壳求知”,即是指阳澄湖大闸蟹经常蜕掉旧的甲壳,生长新的,形象地描述了大闸蟹的生态习性。
此后,阳澄湖大闸蟹成为位居皇位的唐太宗一道常见的美食佳肴,风行于宫廷外宾和文人墨客之中。
在历史的进程中,阳澄湖大闸蟹不仅成为诗词中的创作元素,也在文化中留下了许多相关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说到,南宋时期,苏州北郊盛传一则有关“推荐蟹的诗”的故事。相传这是宋太宗赵构的一位宰相,因为听说阳澄湖的大闸蟹是天下第一美味而前往品味并写成诗来赞美。他是这样写的:
星临万户动光辉,
月到中天乱银烟。
莫把菟丝子来比,
便知天下哪有蟹?
此诗笔调轻松幽默,同时明确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程度,展现了其在南宋时期的盛名。
在诗文中,大闸蟹由一种普通的海产品变成了人们追求的美食佳肴。历史和文化不仅把大闸蟹的地位变得至高无上,还在其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基础之上昭示了人们对美味佳肴的向往。
总之,唐太宗李世民和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是一段极具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故事,揭示了大闸蟹的历史来源、文化渊源和与人类食文化的纠葛,而阳澄湖大闸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