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 蟹文化

浏览历史

蟹文化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3-21
阳澄湖大闸蟹
 
 
  所谓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捕捞蟹、进行蟹的商品交易及食用蟹,并由此相衍生出的有关蟹的食用知识、商品理念、市场规范化制度及人们对其审美欲求和相关的趣闻、掌故、传说及习俗和有关的咏蟹诗、文、书、画、歌、舞、剧、乐等等,它是人们在开发利用蟹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即人与蟹、人与蟹、人与蟹的生长环境——即大自然的关系,和人们对这种关系的不断调整,构成了蟹文化。
 
  蟹之名
 
  蟹是一种颇有个性的动物,腿多名也多。宋代傅肱的《蟹谱》载:“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容,则曰无肠。”雅号也多,有“铁甲将军”、“无肠公子”、“横行勇士”、“含黄伯”等。
 
  蟹之喻
 
  螃蟹坚甲利足,横行逞凶。凡骂民贼、贪官,常借用于它。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一次国民党浙沪警备司令宣铁吾的宴会上,被邀请挥笔作画。他在宣纸上画出一只大螃蟹,题跋:看你横行到几时?;“四人帮”倒台后,画家黄永玉画了一壶美酒和4只煮熟的螃蟹:不但是象征,也表达了那些日子的欢乐。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薛宝钗的笔,写出了“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阳秋空黑黄”的食蟹名句,讥笑怒骂那些两脚蟹,读后使人倍感痛快淋漓。
 
  蟹俗语
 
  如牛吃蟹,喻牛头不对马嘴;老蟹,喻妇人老而猾之称也;叫化子吃死蟹只只好,义同拾到篮里就是菜;撑脚蟹,借喻无阳刚之气的胆怯者;大闸蟹坐飞机——悬空八只脚,喻相去甚远。
 
  蟹谚语
 
  “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起,螃蟹肥,西风响,蟹脚痒”,说明螃蟹成熟,进行洄游繁殖,正是捕蟹的季节。“九雌十雄”、“九月团脐,十月尖”,均表示农历九月雌蟹卵满,黄膏丰腴;十月雄蟹性腺发育最好、最美,黄白鲜肥。这段时期,正是持螯赏菊的最佳季节。“立了冬,影无踪”,说明天气寒冷,蟹要“埋泥”冬眠了。但是,如果气候温暖,生长环境良好,“小雪前,闹踵踵”,照样还是可以捕食到螃蟹的。
 
  蟹馔
 
  我国有不少名菜就是用鲜蟹做成的。如天津的“金钱紫蟹”、“熘蟹黄”,广州的“芙蓉蟹片”、“脆皮炸蟹螯”、“姜葱炒肉蟹”,山东的“蟹黄鱼翅”,江苏扬州的“蟹肉狮子头”、“蟹黄汤包”,镇江的“清炖蟹粉狮子头”,浙江的“敦煌斗蟹”等都是中外驰名的蟹馔名菜,江苏的“中堡醉蟹”还出口到国外。
 
  蟹诗
 
  蟹是我国诸多美食佳馔中的珍品,历来受世人青睐。许多文人墨客、志士仁人对蟹、啖蟹、品蟹都作了尽情的吟咏。作品韵味浓郁,美不胜收。如苏东坡的“但愿有蟹无盐州”,黄山谷的“一腹金相玉质,两螯秋江明月”,曹雪芹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凹红脂块块香”,陆游的“蟹脂暂擘馋诞堕,酒绿初倾老眼明”,李白、白居易、陆龟蒙、杨万里、皮日休等诗人都留有咏蟹的诗句。
 
  蟹画
 
  蟹也是画家笔下的好题材。明代画家徐渭的“黄甲传胪图”,吴道子的“螃蟹图”,齐白石“螃蟹图”、“墨蟹”,吴弗之的“螃蟹图”;还有李苦禅等大画家对螃蟹的形态观察入微,泼墨即成,创作出了一幅幅形神兼备的“螃蟹图。”
 
  蟹联
 
  如清代末年,松江知府出了一个上联:“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两江总督张之洞以螃蟹为题,对了一个绝妙的下联:“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蟹谜
 
民间中流传螃蟹谜语俯拾皆是,如“身披盔甲,目中无人,手举钢刀,一向横行”等,隽永明快,为人们品味蟹肴平添了几多韵味。
    
  蟹四最
 
  最头痛的人:荷兰人
 
  传说很多年前,第一代去荷兰的华侨中,有人带了大闸蟹一同远渡重洋到了荷兰。过海关的时候,让荷兰的海关人员发现了。当时的海关人员并不认得大闸蟹,把没收的蟹倒在了海里。过了若干年,从前被倒在海里的中国大闸蟹,在同纬度的气候和环境都适宜的荷兰迅速繁殖。后来,荷兰人发现他们的临海堤坝常常遭到破坏,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洞。担忧引起了高度重视,经多方专家汇总意见,罪魁祸首就是大闸蟹。
 
  最没有口福的人:陕西人
 
  在成千上万的水族生物中,螃蟹生得最面目狰狞。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么记载:“关中(陕西一带)无螃蟹,怖其恶,以为怪物。人家每有病疟者,则借去悬门户。”读到这里不禁感叹,陕西人想用螃蟹来驱走“疟鬼”,岂不便宜了那恶煞?沈括接着开玩笑说:“不但人不识,鬼也不识也!”
 
  最厉害的人:围棋大师聂卫平
 
  聂卫平棋风咄咄逼人,食起蟹来也当仁不让。1992年9月,聂卫平一行到香港,金庸在家中设蟹宴盛情招待。聂卫平一口气吃了13只大闸蟹,引得四座皆惊。
 
  “食蟹”终生成就奖:明代剧作家李渔
 
  李渔在所著《闲情偶寄》中自称以蟹为命,一生嗜之。自螃蟹上市之日到断市之时,他家七七四十九只大缸里始终装满螃蟹,用鸡蛋白饲养催肥。他无一日不食螃蟹,因担心季节一过难以为继,还要用绍兴花雕酒来腌制醉蟹,以便冬天食用。在没有螃蟹的季节,李渔先取瓮中醉蟹过瘾。他连腌蟹的酒也不会浪费,称为“蟹酿”,一直喝到来年螃蟹上市。李渔家里还有一个女佣特别喜欢打理有关螃蟹的事,李渔干脆呼之为“蟹奴”。
下一篇: 食蟹聊古今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