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 古人的吃蟹方式

浏览历史

古人的吃蟹方式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2-02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现今食螃蟹的季节又将至;不由得就想换个吃法,也创新一下。怎样换个新意呢?惟有循着古法才能附庸风雅一番,谁叫咱们老祖宗是世界上吃螃蟹的“第一人”哩,而且吃法还奇多!
 
  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吃蟹胥的风俗,如《周礼•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所谓荐羞之物,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蟹胥,蟹酱也。这种蟹酱,用海蟹制作,非常美味。后来,随着物质与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吃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不单单是吃蟹胥了。吃蟹的种法也多了起来,螃蟹的名菜肴也不断出现。
 
  最爱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魏晋南北朝时就出了“鹿尾蟹黄”这道螃蟹名菜。接着又出现了糟蟹,糖蟹等名蟹菜。宋陆游是这样咏糟蟹的:“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隋朝时期,有一道名菜叫“镂金龙凤蟹”,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名蟹菜肴,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名品,《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宋元时期,螃蟹的名菜是“洗手蟹”。据《东京梦华录》与《蟹谱》记载,此菜的做法是取活螃蟹洗净,加盐、酒、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洗洗手就能吃。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比皇帝本人御筵仅少一盏,为体现帝后区别),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可见“洗手蟹”当时已是皇宫里的名菜。
 
  宋朝还有一道蟹名菜“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此菜,也是当时宫中名菜。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的第八盏就是“螃蟹酿橙”。
 
  明清时期的蟹丸,也是名响多时的蟹菜。据清初文学家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是这样制作的:取螃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内蒸熟。
 
  古人吃螃蟹,除上记载的有名蟹菜肴外,还有民间的随意“粗吃”。有记载,魏晋时期,就有晋人手持蟹螯吃蟹。《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毕卓(字茂世)嗜酒,间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值得一试的蟹蘸橙酱
 
  唐人以螃蟹为美味,这是翻阅唐诗时就能得出的印象。从唐诗中不难知道,把螃蟹煮熟,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烹食方法。如唐彦谦《蟹》诗即咏道:“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出现了一种新鲜的调味料,就是橙泥。在唐人那里,把新鲜橙子的果肉挖出,加一点细盐,捣烂成泥,叫“橙齑”,是吃生鱼片以及螃蟹时的最好蘸料。
 
不过,唐人远非只会煮蟹。刘恂《岭表录异》就记载了那个时代广东人吃海蟹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多种调味料混在一起,做成浓汁,浇到带有蟹膏的螃蟹之上,然后整只蟹直接上火烤熟,接近今日的“烧烤”。第二种则需把螃蟹拆散,剥除蟹钳、蟹腿内的肉以及蟹壳内的黄膏白脂,这无疑就是今日所说的“剥蟹粉”了。剥好的蟹肉与蟹膏拌在一起,再填回到壳中,浇入多种调料配成的调味汁,蒙上一层面糊,当时称为“蟹饆饠”。《岭表录异》没有谈及“蟹饆饠”的具体上火方式,推测起来,应该是在油中炸熟,也就是今天所言的“炸蟹盒”,如“烧尾宴”中的“金银夹花平截”,其实就是蟹黄卷。
 
  明朝,以会吃而著称的苏东坡还曾干过以诗换蟹的事情来,“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指蟹)”。拿一首顶尖的诗换两只尖尖的蟹,也不知苏大才子这笔买卖做得值不值。
 
  晚明的李贽一生颠簸,但对吃蟹却颇有研究,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类似的感慨清初的著名戏剧家李渔也发出过:“以是知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甲于介虫而已也。”
 
  近现代崇尚思想解放,说起话来就更直白了。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女士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二句是:“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听听,有了这样的感慨,有了这样的觉悟,中国还能像古时或现在国外那般有蟹灾吗?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