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海外生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2-18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对中国人来说,大闸蟹无疑是蟹中极品。有趣的是,这个中国人的宝贝却在欧洲很多国家被恨得咬牙切齿,被视为“可恶的入侵生物”。
中国大闸蟹“移民”海外制造麻烦
对于大闸蟹远涉重洋来到欧洲定居的原因,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中国清朝实行五口通商时,长江口黄浦江一带的港口停泊着来自欧洲的商船,荷兰人的商船将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运到欧洲。为了增加商船的稳定性,蓄水舱中都会灌满压舱水,压舱水都是直接从黄浦江中抽水。大闸蟹卵和蟹苗随着压舱水到了欧洲,商船到达荷兰的港口后又排出压舱水。
由于欧洲各水系在温度、盐度方面与中国长江水系接近,百年之前来到欧洲的大闸蟹很容易地就在此繁衍生息形成种群。自登陆欧罗巴时起,这些八爪“移民”就一直让欧洲人手忙脚乱。大闸蟹在欧洲属外来物种,对水域内鳗鱼等鱼类构成直接威胁,进而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有人说,大闸蟹在欧洲引发的问题是全球化造成的。因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大和全球往来的增多,将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造成缺乏天敌的入侵物种影响本土物种生存的情况。2009年底,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曾在五大湖地区掀起一场规模较大的“灭鱼运动”,目标是一种身形巨大的亚洲鲤鱼。据称,这种鲤鱼是30多年前从中国进口到美国南部鱼塘的,借它们消灭鱼塘里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除了正当的进出口贸可导致种入侵之外,很多时候一些个人的爱好,也能造成新物种流入他国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此类例子中最为知名的要数澳大利亚的兔子。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40年前,好事者引进了24只兔子,在没有天敌的国度里,它们竟然繁衍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它动物面临全面饥饿。为了对付兔子,澳大利亚人民引进了狐狸,但是,很快狐狸也成为了入侵物种。
国外占江为王 多种治理办法终失败
大闸蟹,中国人视为人间美味,欧洲很多国家却恨得咬牙切齿。
在英国,1999年的时候BBC曾发了一篇惊恐的报道,说伦敦惊现很多诡异的河蟹,这种蟹毁坏河床,而且繁殖很快。与中国人喜爱吃蟹不同,英国人除了“惊呆了”,对这种“长相丑陋的生物”并没有食欲。
除了英国,对大闸蟹恨之入骨的还有德国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大闸蟹造成的损失高达8,000万欧元。德国梅克伦堡的当地渔民介绍,大闸蟹在德国占“江”为王,附近的淡水水产已经缩减大半,渔民们只能倒卖荷兰、丹麦及波兰的鳗鱼、鳟鱼贴补收入。
遭受大闸蟹“荼毒”绝非只有英国与德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荷兰东北部沼泽地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就是大闸蟹破坏所致。而在1997年,美国旧金山地区大水形成大片沼泽,大闸蟹大量繁殖,堵塞了旧金山河口闸门。
大闸蟹在国外泛滥成灾没人吃的消息传出后,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人不禁“泪洒餐桌”。有网友呼吁“空投一百个吃货援助外国”,甚至建议“请尽快空运来华,多多益善”。不少国内网友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国外,帮助外国人吃光这些“大闸蟹入侵者”。有网友调侃,“欧洲人不爱吃大闸蟹,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姜醋?”更有网友表示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为欧洲人“解忧”。
英国:促销无人买账
中国人对大闸蟹的热爱相反,英国环保人士将之视为眼中钉。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小组。当时他们发现,大闸蟹是中国和东南亚饮食文化中的佳肴,于是提倡英国人要多多捕捉大闸蟹,将其做成盘中的美食。英国食品标准局还特别为此做了检测,并宣布泰晤士河里的大闸蟹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食用。
英国人就是接受不了大闸蟹这东西,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烹调大闸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人对吃水产非常挑剔,他们通常只吃认准了的几种海产鱼,如:金枪鱼、三文鱼还有鲑鱼等。他们更是将淡水水产视为品质低劣的食物,几乎不吃。超市里鲜有淡水水产的身影,就算有,也会备受冷落,摆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身在英国的网友窦朵朵在微博上写道:又大又肥的螃蟹,在超市里只卖5镑,还经常半价促销。英国人是有多不爱吃螃蟹?! 【详情】
德国:大闸蟹未形成产业
这两年德国的大闸蟹已经越卖越贵了,据说还出口去中国。11年前德国大闸蟹价格是50马克一麻袋,大概有30公斤左右。而去年鱼市已经不太能买到大闸蟹了,基本被各大中餐馆订光了。零售价格多在7-10欧一公斤。德国吃大闸蟹的几乎都是华人,外国人偶尔会尝,跟了华人尝的。德国的大闸蟹主要集中在易北河,因为是当年走汉堡港的船压舱水带过去的,对德国当地算是外来物种,之前渔民每年捕捞,因为毁坏水道并且威胁当地鱼种。之前用来做饲料,大概90年代末期开始被华人开始开发成市场。
德国人的饮食习惯很简单:除去一部份非常矫情的素食主义者,德国人的饮食就是吃肉不带骨头,吃鸡只吃鸡胸,吃虾不能有壳,吃鱼不能有词跟鱼皮,基本不吃水产。他们的字典里也没有“鲜美”这个概念,所以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的东西基本不考虑。说实话,不要说大闸蟹这么高端的东西,就算是一般完整的一只虾,德国人的笨嘴也是对付不了的。在德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对他们的饮食已经无力吐槽。只能说,对于一个吃货而言,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让他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区别只在于惩罚的强弱而已。 【
详情】
中国:阳澄蟹味好
并非所有螃蟹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冠以“大闸蟹”的称呼,品种一定要是中华绒鳌蟹,个头一定要是三两以上;而并非如今充斥市场的鱼龙混杂的平庸货色。据说大闸蟹之名是有来头的:过去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了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故名大闸蟹;又因产于阳澄湖,故得
阳澄湖大闸蟹之名。
鲁迅先生笔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5千多年前便已出现。考古学家在在长江三角洲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和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挖掘时发现,在我们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而在《周礼》和晋代《字林》中,同样记载了古人吃蟹。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九月雌蟹黄满肉厚,十月雄蟹膏足肉坚。选择有所保障的品牌之后,如何吃蟹,同样是一门学问。古人把吃蟹当作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到明清时期,文人雅士赏菊、吟诗、啖蟹,更是成为一种逸致的高雅餐饮活动。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以小巧玲珑的金、银、铜餐具食蟹,妙趣横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