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吃蟹历史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6-26
在江南一带和临海地区,古人很早就开始吃螃蟹了,至少在西周时期已有很明晰的记载。还有不少古代名人对吃蟹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的甚至要蟹不要命。
现代人常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形容敢为天下先尝试新鲜事物的人,那么究竟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古人的眼里,螃蟹是一种怪模怪样的东西。所以,北宋时期,有人用螃蟹来吓唬鬼怪。北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记载过这样的轶闻:关中人不识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螃蟹,人家病疟,就借去挂在门上。因为关中人认为人患了疟疾,是因为疟鬼在作祟,所以就在门上挂一只怪模怪样的螃蟹,疟鬼看到螃蟹的模样,必定吓得不敢进门了。
《梦溪笔谈》还调侃道,对于螃蟹,关中是“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沈括是浙江钱塘人,地地道道的江南人,他在关中地区的陕北延安当过官。把螃蟹挂在门上辟疟鬼之事,看来绝非子乌虚有。
北宋期间,吕颐浩镇守霸州。朝廷念他辛苦,飞马快递大螃蟹若干给他。好东西不能独享,老吕把螃蟹分给手下。打仗的将士们看螃蟹长得威武,干脆就挂大门上,也辟邪用了。
江河湖泊和临海的地区,则早就有吃螃蟹的记载了。东汉的著名经学家郑玄曾经考证过螃蟹,说是西周时期祭祀时便有了青州的蟹胥。古代的青州,指泰山以东至渤海区域;蟹胥,也就是螃蟹酱。可见,西周时期,古人不但识螃蟹,而且还将螃蟹当成美食,悦而食之了。不过,吃螃蟹之风的广为流行,是西周以后的事情。
古代北方人对于有食蟹之风的江南人是深以为怪的。《洛阳伽蓝记》中曾记载,北魏的杨元慎曾经嘲笑来自江南的南梁将军陈庆之“呷啜莼羹,唼嗍蟹黄”。这番记载中的“嗍”,是吮吸的意思;“唼”,是吧唧嘴的声音。形容吃蟹黄的情景,很是传神。从《洛阳伽蓝记》中的这段记载可见,当时的北方人对江南人吃大米、喝茶、食螃蟹的习俗,觉得很奇怪。
唐宋之后,北方人也开始吃螃蟹。宋朝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北宋时期,皇宫中已经把吃螃蟹当成了日常之事。
古代吃螃蟹之风最盛的江南地区大多种植水稻,螃蟹却是一种食稻伤农的东西,曾经对江南的水稻为害相当严重。直到元朝,江南一带的螃蟹对水稻的损害还被称为“蟹厄”。《元史》中记载说:“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水稻田里的螃蟹多的时候,它们就会像蝗虫一样,给水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古代江南农民对为害水稻的螃蟹非常痛恨,恨到了极点,就去吃螃蟹。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螃蟹咏》写道:“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写的就是吃掉螃蟹才能保住庄稼的道理。
吃蟹故事
巴解:传说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食蟹者为天下勇敢之最,传说乃巴解也。”
这里所说的巴解是民间传说中人物。相传大禹时期,禹疏九河,来到长江下游,了解到这一带地势低洼,常发洪水,于是禹派巴解到
阳澄湖一带督办。
巴解忠于职守,带兵丁和百姓疏河筑堤。到了晚上,巴解和众人搭起帐篷,生起火堆。当时,恰逢“夹人虫”暴发,万余只“虫”随水而至,将筑堤的士卒和百姓夹伤。巴解想出了一个办法,叫人挖了一条壕沟,天黑时候点燃火堆,在沟内灌以开水。“虫”见火光,向人发起进攻,纷纷跌入水沟被烫死。巴解随手捡起一只被烫死的“虫”,闻到有香味,把壳打开,香味更浓。于是,大胆的巴解试着吃“虫”,没想到味道非常鲜美。
“夹人虫”就是现在的螃蟹。为了纪念敢为天下人先征服“夹人虫”的巴解,后人就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为“蟹”字。又“螃”与“巴”近音,就组成了“螃蟹”一词。
汉朝刘承勋:一句话让蟹黄走红
最早时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第一个吃蟹黄出名的人,叫刘承勋。此人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
刘承勋一见到螃蟹,他就捡圆壳胖蟹掰开吃蟹黄。于是就有人问他,蟹黄好吃吗?大家不都在吃蟹螯吗?刘承勋吃得满嘴流油,回答道:“十万个蟹螯,也顶不上一个蟹黄。”这句话让蟹黄走红了,刘承勋也得了个外号,叫“黄大”。
晋朝毕卓:痴迷酒蟹而载入史册
晋朝大酒鬼毕卓说过一番豪言壮语:“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右手持酒,左手拿蟹,尽情吃喝,便是毕卓一生的最高追求,这是典型的酒痴和蟹痴。
毕卓经常因为喝酒耽误工作。他看到邻家酿成了好酒,便趁着夜色去邻居家偷酒畅饮,被邻居的佣人当场拿住。直到天明,邻居才发现拿住的偷酒贼竟是吏部郎,慌忙再拿出新酿的好酒与毕卓对饮,大醉方休。
在《晋书》中,毕卓居然有传。也许史官觉得毕卓这样的酒痴和蟹痴,是性情中人,有可爱之处。
清朝李渔:从夏天开始攒买蟹钱
和清朝文学家李渔相比,其他人吃螃蟹可谓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一到夏天,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买蟹的,被他称作“买命钱”。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对于吃螃蟹的方法,李渔也颇有心得。他坚持认为螃蟹属于“世间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画蛇添足,糟践东西,是对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螃蟹就应该整个蒸熟,端上桌来,还得自己亲手剥开才有味道,若让别人帮忙,就失去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