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历代爱吃螃蟹的名人

浏览历史

历代爱吃螃蟹的名人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6-18
 阳澄湖蟹农
 
阳澄湖蟹农在投喂饲料
 
  这些人,喜食螃蟹,啖蟹无厌之辈也。他们自古有之,且形形色色,情态不一,今举若干人,以不有此一族。
 
  刘聪。晋代人。北方匈奴族的首领,他继刘渊为帝,是西晋灭亡后进入五湖十六时期汉国的君主。刘聪贪玩,常常早出晚归甚至以烛继昼地在汾水边看人打鱼。刘聪好吃,食品必备具珍馐,虽是北人,爱吃鱼蟹,《晋书》载,有一个左都水使叫刘摅的,因“从鱼蟹不供,斩于东市”。吃不到鱼和螃蟹,竟吹了水上统领的头,真是一个嗜蟹如命、滥施淫威的蟹徒!
 
  鹿宜孙。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五载:“鹿宜孙食蝤蛑,炙于寿阳瓮中,顿进数器”。蝤蛑即梭子蟹。这寿阳瓮多大,一瓮能煮几只梭子蟹,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断定,鹿宜孙把梭子蟹放在瓮中烧煮,“顿进数器”,一顿要吃好几瓮,数量当不在少数,并因此引起了周围人的惊奇。
 
  卢纯。南唐宜春人。他是好纵横兵家言卢绛(后被宋太祖斩)的堂弟。据宋代陶《清异录》载,卢纯特别青睐螃蟹,称蟹为一品膏,并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蟹)为第一”。有一次,他吃蟹食螯,被夹伤了舌头,血流盈襟。卢绛笑说:螃蟹是个夹舌虫呵!然而,卢纯不改其飞,嗜蟹如初。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宗师。他喜食螃蟹到什么程度?“每恨腹未厌,夸谈齿生津”。五十多岁,他被贬到戎州(今四川泸叙一带),一天,“雪中睡起时,尝作双螯之想,如昔人思莼鲈也”,并写下了“想欠霜脐当大嚼”的诗句,已经钟情到了念念难哀,痴迷不止的地步。更有趣的是,他受了和尚的影响,笃信佛学,有着一颗受怜生物的慈善之心,在好多咏蟹诗坦克,一方面说螃蟹“无罪”“可悯”,一方面又说要“支解”“大嚼”,顶不住螃蟹风味的诱惑。
 
  赵昚 “shèn”。即曾在位二十七年的南宋孝宗皇帝。据《武林坊苍志》引《船窗夜话》:宋孝宗即使“食湖蟹多”而患疾病,仍嗜蟹成癖,照吃不误。
 
  杜相。这个人在蟹汛向吃蟹不止,人家见他咳咳喘喘,痰又多,就劝阻他。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痰咳发犹有时,螃蟹过却便没”。宋代江休复《杂志》里记载的这个杜相,简直是一个见蟹而忘命之徒。
 
  张九成。宋代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为官向,因反对议和,为秦桧所恶,谪居南安军(今江西大县)。一次,他的弟弟寄江蟹,张九成,感慨良多,并赋诗说:“吾乡十月向,海错贱如土,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荐酒啖空樽,侑饭馋如虎”,现在,九年未见螃蟹,茶饭无味,苦不堪言,今见乡蟹,如何不欢欣鼓舞?“新年庚运通,此物登盘俎,先以供祖先,次以宴宾侣,其余及妻子,咀嚼话江浦,骨滓不敢掷,会带烟江南”。好家伙,收到了弟弟寄来的江蟹,祭祖,宴宾,与妻子共享,最后道骨滓都舍不得丢掉,要留着看看,以解对烟雨江南,杭州乡物的留念。
 
  钱昆。字少卿,浙江馀杭人。据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宋朝在诸州设置了一种官职叫通判,它既非知州的副职,又非知州的下属,故常常与知州(一州之长)争权,并说:我是监州,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这样,知州的一举一动就受到了牵制。钱昆既为杭人,也象杭人一样嗜蟹。他在京城里做官做腻了,想到外郡去补个官。人家问他:你想到哪个州去?钱昆答道:只要那个地方有螃蟹吃,而又无通判监视的,我就去!任官地点的选择竟以躲开监州、吃到螃蟹为标准。
 
  郎葆辰。清代浙江安吉人,号苏门。据《清稗类钞选》载:此人好吃蟹又善画蟹。好到什么程度?“秋来不减持螯兴”,认为鲈鱼不足忆,螃蟹才是真正的好味道。善到何种地步?大家都宝贵他的蟹画,看作神品,称为郎蟹。饶有趣味的是,他既想学苏东坡守戒,又守不住,竟然写出了“写生且作放生看”的题画诗。
 
  黄子云。清初正仪隐士诗人,《正仪镇志》中载有他的《食蟹歌》。这个人,往昔吃过许多华筵,只觉得腻味,觉得什么都不能与螃蟹的甘灵相比匹。所以平生独求此品。但吃起来十分内行,一上手便“喜然擘落轮兜”;十分投入,“细理剔抉情绸缪”;十份快捷,“肌雪入口无停留”;十分仔细,“毫不肯轻弃投”;十分饕餮,“从酉至刻台罢席”;十分霸道,“食我多者同冠仇”。所说,皇天厌恶戕害生物,他全然不顾,认为自己年岁已大,“未闻寿改封公侯”,照吃不误。
 
  李瑞清。人称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末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深受学生好评。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租界,卖字为生,他的魏碑写得特好,国内的豪门巨富和邻国日人,都以获得道人的墨宝为荣。此人体胖而善饮啖,最喜欢吃的是螃蟹,一次能吃几十只之多,故有“李百蟹”之名。
 
  施今墨。浙江萧山人。他是一位名医,民国时代,中医界有“南张北施”之说,指的是南方的张简斋,北方的施今墨,都是德高业精的岐黄炒手。施今墨是个出名的饕餮者,尤喜食蟹,每年深秋都要南下行医。主要目的地是苏州,其次是南京。行医是幌子,食蟹才是他的真意。北公胃口极大,吃起蟹来不用姜醋,不饮老酒,蘸点酱油就一只又一只吃个不停。
 
  汤国梨。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的夫人,他们卜居吴中,啖食大闸蟹,津津有味,汤国梨夫人竟情不自禁吟出了“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把住在苏州的目的,归结到了一点:“阳澄湖大闸蟹好”。可谓对螃蟹情有独钟。
 
  胡蝶。电影演员曾主演过数以百计的影片,解放前被称为电影皇后。原籍广东,自幼生长在上海,自称上海人,饮食上也象上海人一样嗜蟹,而且远过之。饭皇上若有大闸蟹,她的胃口就格外好,一气能吃七八个之多,吃法高明,动作娴熟,其时她所在的明星公司小姐妹,曾冠以“食蟹拥趸”的雅号。胡蝶一生迷恋螃蟹不止,晚年侨居加拿大,有位朋友去温哥华探望她,问:你最忘不了上海的是什么?胡蝶沉吟片刻,忽然扑哧一笑,吐出三个字:大闸蟹!
 
  袁静。老作家,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北京,长期在北方从事文学创作。人家是画饼充饥,她却“画蟹解馋”。其室挂着壬申八月画的两幅蟹画,并题字云:“画蟹解馋,愈馋愈画”、“愈画愈馋,快活神仙”。”
 
  聂卫平。他精于黑白之道,是当今中国围棋的“棋圣”,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等赛事中屡显神威。聂卫平自言好吃,之一便是好吃大闸蟹。1992 年9月,聂卫平一行在香港作客于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寓中,享受螃蟹席的盛情招待,只见聂卫平一口气吃下了13只大闸蟹,引得四座皆惊。临别时,见席上还堆着许多大蟹尚未吃完,连连惋惜,说同行诸位食蟹是“战斗力”太差。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