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蟹会》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6-15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梁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掀其壳,膏腻堆积,压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蟹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字宗之,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少壮时,追求享乐,服食豪侈,在品茶、饮膳等方面是一个精致的鉴赏家。明亡后避居山中,从事著述,于往昔繁华,多所追忆,所著《陶庵梦忆》(《蟹会》即选自此集)等,就是他对过去生活的片断记录。[五味]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也泛指各种味道。《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蚶]音’(酣),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硬,外表淡褐色,有瓦垄状纵线,内壁白色,边缘有锯齿,肉味鲜美。也做魁蛤或瓦垄子。[ ]音(引演),即蚰蜒。[八珍]指龙肝、凤髓、豹胎、鲤尾、炙、猩唇、熊掌、酥酪蝉等八种珍贵食物,也泛指一切珍贵食物。[ ]音(裸),瓜类植物的果实,在木曰果,在地曰。
张岱尝说:“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意思是,我是越地天字第一号的馋食精,特别欢喜吃各处的土产。为了证明,他开出了北京、山东、福建、江西、山西、苏洲、嘉兴、南京、杭州、萧山、诸暨、临海、东阳等地几十种名特土产,包括台州的瓦楞蚶、山阴的兵坑笋、谢桔、独山菱等,“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追逐方物,以饱口福,的确到了极点。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最喜爱的方物为三:一是牛乳酪,为此,他自己养牛,自取乳汁,自制乳酪;二是兰雪茶,为此,他招募安徽茶人,炒之焙之,又选泉水,又择茶具,又研冲法,并取名为“兰雪”;三是河蟹,山阴即产蟹,就近得之,每到十月,则呼朋引友,举办蟹会———蟹餐会。
张岱对螃蟹最为钟情。描述:“(河蟹)壳大如盘,坟起,而紫螯巨如小拳,小脚肉出,油油如,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外形、内蕴,通过四个比喻,不仅描绘得极为传神,更主要的是充满了一种喜爱的情绪,读了之后,叫人馋涎欲滴,也想一尝为快。评价:“(河蟹为)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甘腴虽八珍不及”。大凡水生动物比起陆生的来要鲜美些,“水鲜”一词即由此而来,而水产品中尤以螃蟹为至鲜至美,“一蟹上桌百味淡”,这是许多人的体验,“五味全者”、“八珍不及”却是张岱的评价。张岱是一位舌灵如秤的美食家,遍尝百味的鉴赏家,经过他的比较、鉴别、衡量,得出的论断应该算是权威的。读了之后,顿时生出一个意念———不吃螃蟹辜负腹,碰到螃蟹,切勿错过。
聚餐会就是冲着螃蟹来的,故名蟹会。季节是十月,吴越间人谚云“九雌十雄”,这时候无论公蟹母蟹均已成熟,不管掀起哪只螃蟹的背壳,都一概“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色香味俱佳。与会者是友人兄弟辈,亲切,熟悉,住地靠近,招之即来,来者均好此物,今天我当会主,明天你当会主,吃过来,吃过去,不则是热闹有趣,而且是不虚度蟹节。时间是午后,各人慢慢聚拢,谈笑风生之间,端出螃蟹,旋剥旋食,一只又一只,吃螃蟹决不能像猪八戒吞人参果———食而无味的,它是一种悠闲的食品,要慢慢地剥,细细的品,何况每人有六只之多,是很花时间的。主食为螃蟹,这是事先准备了的,一律“壳如盘大,螯巨如拳”,这种螃蟹要二、三年才长成,顶顶肥美,最能满足饕餮者的馋欲,螃蟹有各种吃法,如脍如煎,味道全失,一锅煮出,后则冷腥,张岱一群,个个是啖蟹行家,故“迭番煮之”,吃完了热的,再煮,再吃热的,六只六批端出,只只蟹热,好不快意!匹配为腊鸭、牛酪、醉蚶、白菜、竹笋、橘、栗、菱⋯⋯都是时鲜佳品,雅素清淡,酒当然是绝不能少的,边饮、边吃、边剥螃蟹,那才是乐事。最后吃碗新米饭,喝杯兰雪茶,快哉快哉,可以踏着夜色,回家美美地困觉了。
张岱出生在一个累世通显的官僚家庭,经过了四十余年的繁华生活,服食豪侈,追求享乐,宾客盈庭,交游甚广,而自明至清,家境就一落千丈,困顿、痛苦到几乎要自杀。《陶庵梦忆》即是醉生梦死后的“忏悔”。《蟹会》最后写道:“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已往的盛会,现今的感喟,点出了它是一篇遗民文学中忏悔派的作品。
无独有偶,与张岱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李渔,他也是一个吃精,而且也特好螃蟹,尝说:“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甲于介虫而已”,这和张岱的“(河蟹)甘腴虽八珍不及”的评价,如出一辙,可以说,螃蟹到了他们嘴里,才获得了一个体天察物的公论,并昭示于人间。明乎此,那么,《蟹会》的意义就不止是记述当日的享受,表达现时的忏悔,不止是“短隽有味”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一篇发现、揭示、昭告
螃蟹鲜美之作,在品蟹饮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