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吃蟹工具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5-27
苏州人爱吃螃蟹是出名的。这里出产的
阳澄湖大闸蟹又多又好又鲜,吃起来又富有情趣,使苏州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爱吃蟹,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消遣,一种口福,“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嘛!《红楼梦》里林黛玉,才十多岁的苏州姑娘,一看到那堆在盘子里的螃蟹,不喜不自禁,兴致勃勃,吟出了“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连大家撒得“满桌子”都是的“小腿子”,她也舍不得丢掉,“多情更怜卿八足”,要啃出它的肉来,吃出它的滋味,这种迷恋和痴情,可以说是苏州人爱吃螃蟹的真实写照。
吃螃蟹要手剥牙咬。费事倒是心甘情愿的,吃相难看也不忌讳,吃为干净却是件老大的憾事。为了辅助,各地应用而制了小木槌、小木棍、小木垫、小竹扦之类。梁实秋《雅舍说吃·蟹》里说,他小时候在北平前门外正阳楼吃蟹,“食客每人一分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其实,这种东西,在当时就已经是落后或简陋了,因为早在晚清,苏州人就制作出一整套专门用以吃蟹的小工具:蟹八件。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圆腰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舀等多种功能,一般是铜铸的,讲究的是银打的,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的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靠了这蟹八件,使苏州人吃蟹壳无余肉,吃剩的蟹砣活象个蜂窝,脚壳犹如一小堆花生屑,干干净净,又文明又雅致。
这蟹八件恐怕是苏州人在吃蟹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根据需要,前天他制作一件,昨天你制作一件,今天我制作一件,是积累的结果,最后被一个有心人拼凑汇总而成。陆文夫《美食家》里的主人公朱自冶说:哪年重阳节吃螃蟹光是那剔螃蟹的工具便有六十四件,全是银子做的。这是他的夸张或吹嘘,八件却是真价实伙!老天赐给了苏州人一份独特的“金爪黄毛”阳澄湖大闸蟹,苏州人竟心灵手巧地制作了蟹八件来吃它,天赐人造,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食具文化的一个极致。
自晚清起,蟹八件开始成了苏州女的嫁妆。传说,苏州阊门,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银首饰,什么被褥枕垫,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盆⋯⋯林林总总,好不周全气派。此外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到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歇后语说,老各尚看嫁妆———下世再见,连和尚尼姑也要来馋馋眼的。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
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发妆,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这别出心裁的嫁妆,使苏州人爱吃螃蟹,远远近近的,更加出名了。有褒的:苏州人会吃;有贬的:苏州人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