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秋风响馋虫痒

浏览历史

秋风响馋虫痒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5-08
阳澄湖大闸蟹之黄毛
 
阳澄湖大闸蟹之黄毛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蟹脚一痒,便侧着身子,从河里或者湖里,窸窸窣窣地爬上来了。蟹有很多雅号。宋·傅肱《蟹谱》云:“蟹,水虫也。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因而文人雅士们,常将螃蟹称作“横行介士”或“无肠公子”。又据《易·说卦》讲,蟹为“离”。离卦外阳内阴,外刚内柔,为火象。螃蟹亦外刚内柔,且性情火躁。更为有趣的是,“横行介士”不仅听见秋风响,脚发痒,看见火,脚更痒。捕蟹者于秋天的傍晚或夜间,在河边或湖畔,用火把四下一照,群蟹便弃水登岸,奔火而来。
 
  与其说“蟹脚痒”,毋宁说人们肚子里的馋虫痒。不过,馋虫再痒,持螯品蟹的最佳时间,也得熬到中秋落霜之后。李时珍《本草纲目》讲,螃蟹“霜前食物故有毒,霜后将蛰故味美”。所以真正品蟹的好日子,要到农历八月之后,直至九十月份。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团脐指雌蟹,尖指雄蟹,即所谓“雄者脐长,雌者脐团”也。到了农历九月,雌蟹有黄,最是肥美;进入十月,雄蟹有膏,至为肥壮。所以俗话又说:“九月雌蟹黄满,十月雄蟹油灌。”蟹有湖蟹和河蟹之分。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蟹自湖至者为湖蟹,自淮至者为淮蟹。淮蟹大而味淡,湖蟹小而味厚,故品蟹者以湖蟹为胜。”湖蟹又有太湖的“太湖蟹”,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吴江汾湖的“紫须蟹”,昆山蔚洲的“蔚迟蟹”,常熟潭塘的“金爪蟹”等名品,大多出自老苏州。
 
  现代作家郁达夫有一句诗:“江山也要文人捧。”螃蟹亦不例外——也是“傍”着风流名士,抬高了身价。据《晋书·毕卓传》载,晋人毕卓贪酒嗜蟹,他说自己人生最高理想,就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中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清代名士如袁枚、李渔、朱尊彝者流,亦属“蟹痴”,且都有“蟹文”流传。朱竹垞食蟹,必须是“雌不犯雄,雄不犯雌”。袁子才食蟹,主张“蟹宜独食,不宜搭配它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李笠翁一生嗜蟹如命,他把每年专门攒下来买蟹的钱,称作“养命钱”。他在《闲情偶寄》中标榜:“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尽管古人有“蟹肉百味”之赞,据《本草纲目》讲:“蟹(气味):咸,寒,小有毒。(主治)解结散血,养筋益气,散诸热,治胃气,理经脉,消食。以醋食之,利肢节,去五脏中烦闷气,宜人。”不过,由于螃蟹腹中之黄,应月盈亏,月黑则肥,月明则寒,其性甚寒,故不宜多食。且食时必须佐以姜,如孔夫子之“不撤姜食”也。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