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肥时节谈吃蟹,虽然螃蟹长相丑恶,但古来吃蟹知识已甚为丰富。
我们现时蒸蟹只知落紫苏叶,独沽一味,以前却变化多端,例如宋代食家林洪,他所著食经《山家清供》教我们用拌有芹和的酒和醋来煮蟹,据他说这煮法最能保存蟹的原味 。蟹脐向上放好,直煮到黄膏凝结时,便一隻隻的取出来,吃时加醋与柚子同吃,便能够充分发挥出蟹的原味来了。
以柚或橙与蟹同吃,似乎是古人的重大发现,如今已被遗忘了。元代画家倪云林在《云林遗事》有此食法:用生薑?紫苏叶?橙皮?盐和蟹同煮,吃时用捣烂的柚皮放入醋内伴吃。据说蟹香和柚香,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
古人很喜欢蒸蟹膏,其一食法是把新会甜橙挖去一半果肉,纳入蟹膏之后,再把整个柳丁隔?酒和醋水蒸上一小时,既熟,加入一些浙醋和盐调味,拿小汤羹匙取食,这时慢嚼凝膏,轻嚐橙液,滋味无穷,有张宪诗为证:「红膏溢齿嫩乳滑,脆美簇簇橙丝甜。」
再说回林洪的《山家清供》,其中一法「
蟹酿橙」,似乎很妙,造法:先把硕大的橙(或柚子)削去它的顶,挖出果瓣,只留下些小果液,然后将蟹塞进去(也有只放进蟹膏),再把削下的果顶盖上,恢复橙(柚)的原状,放入蒸笼内,用下了菊花酒和醋的水去蒸,蒸到香气扑鼻时拿来吃,林洪的评语:
「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这「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亦成后世名句,但凡讲到中秋重阳蟹肥时节,必提及同样应时的菊花和香橙(柚),再加上新酿美酒上市,整个配套就是魅力无法挡,教人食指大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