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 一腹金相玉质 两螯明月秋江

浏览历史

一腹金相玉质 两螯明月秋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其中大闸蟹的得名,源自其捕捞方式——江苏苏州一带多水塘,旧时捕蟹,在水系相连的水道上设竹闸,夜晚用灯光吸引螃蟹爬上竹闸,方便捕捉,故称闸蟹,个头大的就叫大闸蟹了。这个叫法后来在江南一带口语中约定俗成特指苏州阳澄湖一带产的螃蟹,连太湖蟹都不叫大闸蟹,其他附近地方产的螃蟹则用湖蟹或者河蟹泛指,价位也相差甚远。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也是吃蟹最好的季节。特别是大闸蟹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是蟹中上品。
 
  形态特征 〉〉
 
  中华绒螯蟹体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头胸甲额缘具4尖齿突,前侧缘亦具4齿突,第四齿小而明显。腹部平扁,雌体呈卵圆形至圆形,雄体呈细长钟状,但幼蟹期雌雄个体腹部均为三角形,不易分辨。蟹螯用于取食和抗敌,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4对步足是主要爬行器官,长节末前角各有1尖齿。腹肢雌性4对,位于第二至第五腹节,双肢型,密生刚毛,内肢主要用以附卵。雄蟹仅有第一和第二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趣闻逸事 〉〉
 
  我国食蟹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蟹有很高的评价,古人把吃蟹饮酒、赋词作为金秋一大趣事,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描写阳澄湖大闸蟹的诗句,为人们品蟹又增添了几分韵味。
 
  大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人持螯举觞之态,疏狂高傲之状跃然纸上。南宋诗人陆游则写得更妙:“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你看,他持蟹狂饮,高兴得连昏花的老眼也顿时明亮了起来。可见螃蟹是如何的美味了。
 
  20世纪初,中华绒螯蟹随海船来到德国,然后沿莱茵河传布,今已遍及许多欧洲国家的水域,并泛滥成灾。中华绒螯蟹每天能爬行12公里,还善挖洞穴,破坏水坝。它们还会毁坏捕鱼工具,吃掉渔网里弱小的鱼虾。甚至,一些工业基础设施也成为它们的破坏目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中华绒螯蟹造成的损失就已高达8000万欧元。
 
  挑选蟹时,要先观外表,要挑选体色鲜明,轮廓明朗,刚毛密挺,符合青紫(背)、白肚、金毛的条件。其次,用手指压蟹足,足丰厚身为饱满。最后用手指轻敲眼睛附近,凡眼睛闪动灵活,一再口喷泡沫的,食味必鲜。且此蟹只可食活蟹,因死蟹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蟹毒碱。而在吃蟹时,注意不能吃肚脐、心脏、胃、鳃等部位。
 
  生活习性 〉〉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分布区主要在亚洲北部、朝鲜西部和我国。我国北自辽宁鸭绿江口,南至福建九龙江、西至湖北宜昌的三峡口均有分布。
 
  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伏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到每年秋季,长得比较丰满,常洄游到近海繁殖,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至5月间孵化,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对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特别是生殖洄游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每到秋季,当此蟹在繁殖洄游期中,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
 
  经典吃法 〉〉
 
  清蒸大闸蟹
 
  清蒸大闸蟹的吃法包括武吃和文吃。所谓武吃,就是不用任何工具,拿着螃蟹就掰、咬、啃、嚼、咽的那种吃法;文吃则是用工具精心地挖出蟹壳、蟹螯每一处细小的蟹肉,吃完之后把空的蟹壳蟹脚拼起来,还像一只完整的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伏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