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蟹八件”文雅吃蟹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14
蟹八件
最初是在《红楼梦》里见到“蟹八件”。那是在园子里,大家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的一套专用工具。
据说吃蟹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这样称赞螃蟹的鲜美:“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曾曰:“美食不如美器”,的确,螃蟹虽鲜美甘腴,精美的蟹具更值得赏玩,且用得优雅和恰到好处,更能衬托出品蟹这一雅事。吃蟹的工具,明代已经发展完备,俗称“
蟹八件”,以苏州为盛,到了清朝末年,甚至已经成了苏州人家嫁女的嫁妆之一。
据史书记载,最初发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一个名叫漕书的人,为将蟹吃得方便畅快,他首先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发展到“蟹八件。古代人讲究文雅吃蟹,所謂“文”吃蟹,即用蟹器取蟹肉蟹膏慢慢品尝。“文吃”吃的是闲逸。据《考吃食蟹》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八种,简称为“蟹八件”。“蟹八件”是针对吃蟹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因此,它们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然后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品尝美味。边吃边赏,如雕琼刻玉。席间宜把酒、宜吟诗、宜赏菊。那蟹宴是江南秋日里的盛宴。
古人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潇洒的饮食享受。“蟹八件”已成为古代精致生活的象征。有诗为证:
锤敲蟹壳唱八件,金锯剖螯举觞鲜。
吟诗赏菊人未醉,舞钩玩镊乐似仙。
但由于这些并非寻常百姓之用品,只有富庶人家使用得到,所以到了近代,“蟹八件”不仅难得一见,连式样也简化了。在梁实秋的《
雅舍谈吃蟹》中,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与古时相比相差甚远。《红顶商人胡雪岩》中记载:“七姑奶奶亲自下厨,指挥厨子用紫苏蒸蟹,接着开箱子找出一套银餐具,小钳子、小钉锤,做得极其玲珑可爱。”以小巧玲珑的金、银、铜餐具食蟹,造型美观,精巧玲珑,妙趣横生。
古人的“蟹八件”着实让现代人见识了文雅品蟹的生动场景,虽不能像古人一样在秋日里享受一场美味的蟹宴,但心中已是无比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