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染秋色蟹螯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08
金秋季节,上海人总忘不了品尝味道鲜美的
阳澄湖大闸蟹。俗语说道:“九月团脐十月尖”,也就是说九月母蟹有黄,十月公蟹才有膏。
品酒吃蟹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吃蟹的记载。但真正把酒与蟹连接在一起的当数魏晋时代的人。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在那个时代有位名叫毕卓的曾说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种追求闲情逸致的人生观、饮食观影响着后来的许多人。从此,我们的祖先把吃蟹、饮酒、赋诗作为金秋的风流韵事。
我们的祖先不仅是较早懂得吃蟹的人,而且对蟹的文化善于总结。北魏贾思勰在他著的《齐民要术》中,就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后来,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地《蟹略》,都是有关蟹的专著,对推动人类蟹文化的研究起到深刻的影响。我国蟹的品种丰富,有海蟹、江蟹、湖蟹等,从吃蟹的口味角度品评蟹的档次,江蟹胜于海蟹,湖蟹又胜于江蟹。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曰:“品蟹者以湖蟹为胜。”因此,湖蟹是蟹中的上品。我国湖蟹的品种也繁多,但味道佳者多在苏州地区,如太湖的“太湖蟹”,阳澄湖的“大闸蟹”,吴江汾湖的“紫须蟹”,昆山蔚洲的“尉迟蟹”等。如今在上海人眼里都喜欢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但吃蟹不仅要看重品种,还要讲究烹饪技巧。名店名厨烹制出来的蟹,其口味自然不同凡响,记得去年十月,在虹桥宾馆品尝名厨胡丽妹烹调的大闸蟹,其螯之肥,肉之鲜美,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苏东坡是宋代大诗人,又是美食家,对蟹更是一往情深。他曾在《丁公默送蝤蛑》中,对品酒吃蟹极为赞赏,吟唱道:“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金秋的蟹是充满魅力的,它能把文人骚客迷倒醉倒,自然也让今天的人们折服和倾倒。趁着金秋,让我们尽兴品酒吃蟹共度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