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熟江村蟹正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2-07
对于季节的转换,我以为,味觉的深刻要比视觉来得真切,春食鲜蔬,夏啃瓜果,秋尝肥蟹,冬吃火锅,各个季节都有应时食物相配,舌尖上的美妙体验,人间至味的享受,会让尘世平淡的日子生动许多。
秋风起,蟹脚痒,稻熟菊黄,黄灿灿一片照人眼,植物的色彩悄悄提示着,蟹已肥,吃蟹的时候到了。秋天里可以错过别的食物,如果错过蟹,可以说,这个秋天过得略单调了一些。
吃蟹最早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文人对蟹尤为钟情。苏东坡就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刘克庄写过“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的诗句。国学大师章太炎寓居苏州时,则大叹“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宋人也写过《蟹经》、《蟹略》、《蟹谱》,如陆羽的《茶经》那样郑重其事……美景要慢慢赏,美食要细细品,文人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
最酷爱吃蟹的人是清代的李渔,他平时钱攒着舍不得用,到吃蟹时买来大快朵颐。并把买蟹的钱叫做“买命钱”,把秋天叫做蟹秋,喝的酒叫蟹酒,盛蟹的瓮叫蟹瓮,还把丫鬟的名字改作蟹奴,他一边吃还担心着家人与他分吃!对蟹馋成这样,我看,他该把自个儿的名字改成李蟹才对。
吃蟹比较讲究的是明朝的张岱,普通人吃蟹多佐以姜醋蘸食,他则是用肥美的腊鸭、牛乳酪佐食,喝的是玉壶冰酒,饭后瓜果是谢橘、风栗、风菱,漱口用兰雪茶。这样的吃法真是精致,但不足怪,张岱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少为纨绔子弟,好鲜衣美食,好华灯烟火,好梨园鼓吹……这样的食不厌精,于他很是相配。但后来满清入主,他避居山中,蔽衣散发,忆起曾经鲜花着锦的日子,唯有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食蟹的奢华与铺陈,大多于钟鸣鼎食之家,在闲暇里讲究精致,而且有一整套吃蟹的精美工具。《红楼梦》与《金瓶梅》中,对吃蟹的胜景也有大段描绘,但前者要比后者优雅得多,大观园里持螯赏菊作诗,对螃蟹宴的详细描写,让人口齿噙香,而《金瓶梅》里则市井俗味浓了很多。对于食蟹后的洗手,大户人家也考究,或用搓碎的艾尖,或用菊花叶熏的绿豆面子,或用熬过的紫苏叶,哪如凡人用香胰子一洗了之。
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口腹之欲既饱,精神满足也不能少,于是舞螯张狂的蟹,也常被文人们点染在宣纸中。画蟹比较有名的是明代的徐渭,他画的《黄甲传胪图》,画面上两片秋荷几枝枯梗,青黑的蟹爬行泥中,水墨渗化的线条简括传神,姿纵奔放,一如青藤道人狂放不羁的性格。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是画蟹高手,他的《螃蟹图》画得淋漓酣畅,把螃蟹比作日本人,讽刺穷途末路的日军,比烈酒更能浇去心头的块垒。
食蟹的风雅与品味,在今人眼里,已越来越淡了。但到中秋,多数人家还是会备上一盘蒸得通红的大闸蟹,与各色时令水果一起摆上桌。月光下全家围坐,金黄的菊,通红的蟹,皓月朗照,美酒芬芳,这实在是秋天里一个怡人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