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称赞的“江南第一读书人家”在唯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1-11
唯亭顾氏据《(顾氏)祠堂志》,唯亭顾氏的远祖是顾野王第五子征西侯顾允南。顾允南的后裔多分布在光福一带。据光绪续修《唯亭顾氏家谱》,明成化年间(1465~1487)顾允南第59世孙顾昇始由光福珍珠坞迁于唯亭沙湖之南。这就是顾氏唯亭支的开始。顾氏唯亭支奉顾昇为支始祖。
顾昇,字允斋,生卒年不详。家谱称他且耕且读,布衣素食,足不入城市。家庭经济仰赖田赋。唯亭地低多水患,他筑塘御水,乡人感激,将他所住的东港称为顾港。明朝征收田赋的制度是择乡里田多者为粮长,负责收齐一地的赋税,集中缴官。如有不足,唯粮长是问。顾昇的独子顾云(第二世)因在歉收之年为乡里代缴赋税800多缗(1缗为1000文),家道中落,不满40岁即死。
顾云的儿子顾小山(第三世)因家境困难,弃书就农。顾小山的儿子顾兰台(第四世)昼夜勤读,决心走读书做官之路改善家境,终于成为唯亭顾氏的第一个秀才,并搬进城里。顾兰台有5子2女(第五世),他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但5个儿子都未能中举。
清顺治四年(1647),顾兰台孙子顾予咸(第六世)中进士,授河北宁晋县令,次年调山阴县令,在考核中两次被列为卓异,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后因在朝廷政治斗争中失利,被革职。
顾予咸共有8个儿子(第七世),其中顾嗣悦(用霖)、顾嗣协均为一时好官。顾嗣悦以进士历任知县、知府,因政绩卓著,曾一身兼掌两县一州之印。顾嗣协任广东新会知县,在门前自书一联:“留一个不要钱的新会令;成一个不昧心的苏州人。”他废除陋规,减轻民赋,贤能廉洁,使新会县5年大治,自己则殚精竭虑,死在任上。顾予咸幼子顾嗣立,既是官吏,又是著名文学家和藏书家。康熙进士,选庶吉士,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书》等,议叙内阁中书,以疾归。所辑《元诗选》,合1200卷,著有《秀野集》、《闾丘集》等。
顾尔昌(第八世)是顾嗣悦(用霖)的独子,官至宁夏知府。在乾隆三年(1738)宁夏大地震中以身殉职,妻儿同时殉难。其嗣子顾芝在宁夏、甘肃继续为官,官至知府。退休回家后因受同官犯案牵连,被判充军黑龙江,全家沦为贫民。顾其蕴(第六世)是顾兰台第四子顾所树的长子,为明末复社成员,拒不做清朝之官。有5子2女(第七世),生活窘迫。其后裔鲜有出仕者。
但从顾兰台起,顾家已形成读书家风,无论家境贫富,读书问学的家风一以贯之。顾予咸公务之余从事李贺《昌谷集》和《温飞卿集》的笺注。顾嗣协力倡音韵之学,又结依园诗社。顾嗣立更是博学多才,喜藏书,尤工诗,所居秀野草堂,极水木亭台之胜,一时名士毕集,甲于吴下。康熙到江南,闻顾家文风之盛,赞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即使家境后来由盛转衰,但唯亭顾氏读书崇文之风依旧。
顾元凯(第十一世)连试俱捷,由进士官至知府。顾世骏(第十二世)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其子顾厚焜得中进士;另一子顾承皋也是大学问家,曾被俞樾聘为其爱孙俞陛云的老师。族中获秀才以上有47人,有34人著书立说,编撰书籍117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顾厚焜(第十三世),光绪己丑年(1889)四月曾奉公派赴日、美及南美诸国考察,成为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
在一年多的考察中,顾厚焜深感国家“处今日而必须西法”。他每到一地,都是日间外出调查,晚上握笔疾书,至夜深不倦,绝不游冶荒怠。在火车、轮船的旅途中,他也坚持不停写作。常常是考察完一个国家后,他的报告就脱稿寄出,几个月就在国内付印出版。顾厚焜著有《日本新政考》、《美国地理兵要》、《巴西政治考》,及有关日本、加拿大、秘鲁、古巴等国的小志、随笔等。这些虽是个人著作,但仍应视为中国官员通过官方途径了解世界的第一批严谨翔实的考察报告。
现代唯亭顾氏后裔,由于家学渊远,在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卓有建树。比较突出的有:顾廷龙(十五世),是中国杰出的版本目录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生前任上海图书馆馆长;顾颉刚(诵坤,十六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诵芬(十六世)(1930~),是中国歼8-Ⅱ型超音速歼击机的总设计师。顾诵芬7岁时目睹日本飞机对中国城市的狂轰滥炸,从小立下学习航空保卫祖国的志向。上海交大航空机械系毕业后,在工作中不畏艰苦,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设计成功新型军用机。1984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研制成功的歼8-Ⅱ型超音速歼击机,可与当时美苏先进飞机相匹敌。后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全国劳动模范。
以上文字内容选自《苏州工业园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