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破解老问题需要新办法

浏览历史

破解老问题需要新办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5-27
  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几年,五常大米大规模遭遇“李鬼”,原产地产量不超过105万吨,但在全国各地打着“五常大米”牌子销售的总量估计不下1000万吨。正如当地农户所说,如此大规模假冒最终肯定会让五常大米这块牌子给砸了。
 
  五常大米的问题不是五常一个地方的问题,阳澄湖大闸蟹礼券是如此,哈密瓜是如此,茅台酒、龙井茶也是如此,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地方特产出了名,几乎都难逃五常大米的厄运。
 
  大家知道,一个地方出问题,可能是地方上存在不足,而大面积出问题,必定存在体制性原因。五常大米被假冒首先因为当下国内市场缺乏诚信,只要能增加利润,什么事情都敢做。甚至,假冒者中有许多是当地商户,为了一己之私,不惜砸了地方特产的牌子。
 
  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66。按照最乐观的计算,这个地域范围内生产的正宗五常大米为105万吨。但仅五常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大米企业就达292家,产能高达400万吨。除非这些企业只实现1/4的产能,否则,挂着真产地牌子的五常大米中,本身就有不少“身份可疑”。
 
  企业缺乏诚信当然不好,但企业诚信不来自自律,而来自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督。利润当头,能守得住诚信底线的企业不是没有,但不多,所以市场监督绝对不可缺少。问题是现在不但销售地有关部门把关不严,抓住的不多,即便抓住,处罚力度也有限,不良企业盘算之下,发现“利润高风险小”,何乐而不为?至于外地假冒的,要让五常市乃至黑龙江全国打假,成本何其高,预期何其低,最后效果何其差,自然管不住。
 
  外地假冒管不住,产地政府在当地市场上的监管也未必起劲,因为四方假冒产品能集中到本地来,“繁荣市场”,等于其他地方流入本地的现金“扩容”了,企业营收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消费市场兴旺,税收更是可观,有什么不好?
 
  “原产地产品保护”是好制度,执行确实还有困难,尤其是像大米这种没有明显外观区别的产品。但与其抱怨,不如想些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改观。比如,现在有些企业采用明确的“五常大米”标识,至少方便了有关部门的核查。那能不能规定以后所有涉及“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商品都必须有同样的标识,不允许“打擦边球”,否则一概作假冒处理?再比如,原产地统一授权销售企业甚至定点销售,未得到授权或不是在定点销售的一概作假冒处理,有否可能?
 
  这些建议或许在行内人士看来有点不着边际,但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原产地有严密的农业组织形式,避免分散经营带来的“漏网之鱼”,也确实取得了明显效果。那么,剩下的问题就看行政执法部门的态度和能耐了。只有加强全国统一执法,突破地方保护的瓶颈,加大对假冒行为的惩罚力度,扭转经营者侥幸心理,才能让原产地生产者和销售商的努力产生预期效果。五常大米真正得到“原产地产品保护”之日,也是其他地方特产摆脱假冒产品拖累之时,甚至还是全面净化中国市场取得成效之时。(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阳澄湖大闸蟹团购网转载发表。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