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王”横行,阳澄湖大闸蟹行业的尴尬闹剧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4-27
每到金秋九月,阳澄湖畔波光潋滟、蟹影翻腾,真正到了“螃蟹上岸”的季节。但在这蟹香四溢、丰收在望的美好时刻,有一种生物却比螃蟹更活跃,更吸引眼球,更敢于高调——那便是“蟹王”。
不是阳澄湖里的那只“蟹中之王”,而是一种自我封爵、自我加冕的“人形蟹王”。这些人一开口,必是“我们家世代养蟹,传承几百年,阳澄湖我说了算”;一拍胸脯,便敢说“整个阳澄湖,我家蟹最大、最肥、最正宗”;一发朋友圈,不是“蟹王认证”,就是“阳澄湖第一人”。仿佛不戴个“蟹王”的桂冠,就对不起他们手机壳上那张摆拍的蟹照和豪气万丈的文案。
问题来了——到底谁封的他们是“蟹王”?
阳澄湖大闸蟹行业有没有一个“蟹王评审委员会”?有没有“蟹王争霸赛”?有没有行业公认的蟹王标准?一切皆无,唯有自封、自夸、自嗨,简直可以申请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膨胀式品牌营造术”。
一、你到底王在哪?
先别急着叫王,咱们先来算算账:
你说你是“阳澄湖养殖面积最大”?对不起,阳澄湖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养殖区域有严格划定,每年由苏州市政府根据规划和环保标准发放养殖许可,谁能拿到多少亩,那是政策决定的,不是谁能随便吹个牛就能变成“最大”。况且,你说你最大,有养殖许可证证明吗?有没有权威公开数据?真王者不怕查,但很多“蟹王”连证书都说不清楚从哪来的。
你说你养的蟹“最大”?这话更是耐人寻味。阳澄湖大闸蟹讲究的是整体规格平均、肉质鲜美、膏黄饱满,而不是一两只特大个头的“怪物蟹”拿来摆拍。拿几只特供蟹当样板,再在镜头前拍得角度完美、光影十足,说是“自家蟹王”——你是卖蟹的,还是卖滤镜和摄影技巧的?这年头,“视觉大闸蟹”快比“实际大闸蟹”多了。
你又说你“质量最好”?请问质量的评判标准是靠谁来定?有没有通过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或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正规检测?有没有消费者评价?还是仅凭你的一句“我家蟹膏黄流油、肉质赛龙虾”就信了?请原谅广大吃货们的警惕心:我们不只看膏黄,也看证据。
至于“销售能力最强”?这倒是有可能。但最强的销售能力和最正宗的阳澄湖蟹之间,往往是两码事。你会拍短视频、会编“情感剧”、会在直播间讲“父子情深”,这当然是技能,但跟你到底是不是阳澄湖本地养蟹的,是不是买蟹赠绳、蹭牌挂靠、产地造假……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二、“蟹王”乱象,行业的尴尬
“蟹王”乱象,说白了是“头衔滥用+人设泛滥+内容同质”的混合病。
这些自称“蟹王”的人,个个都想在短视频里塑造一个“养蟹诗人”或“乡村匠人”的形象。他们或在晨雾中挥舞蟹笼、或在夕阳下诉说情怀,一边收蟹一边感慨“只有亲手摸过阳澄湖的水,才懂得大闸蟹的灵魂。”这种文艺过剩的滤镜,其实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你到底是不是在阳澄湖养的?
“蟹王”们的出现,模糊了消费者对阳澄湖大闸蟹本真的理解。一些真正的阳澄湖蟹农,脚踏实地养蟹、卖蟹,不懂搞噱头,也不会拍段子,反倒在流量浪潮中被淹没了。而那些靠包装、靠话术、靠剧本出圈的“蟹王”,却频频登上热搜、直播带货、年销售上千万。这对真正的蟹农来说,岂不是一种荒诞的讽刺?
三、王多了就不值钱
从品牌逻辑上讲,一个行业可以有“王”,但不能人人都是王。就像武侠小说里,如果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江湖第一高手”,那这“第一”就成了笑话。
阳澄湖不是王国,是湖泊;大闸蟹不是神兽,是农产品。行业需要的是公正、规范、透明,而不是被“蟹王”们喧哗扰攘、鱼龙混杂。你今天自封为“蟹王”,明天别人就可以封自己为“蟹帝”、“蟹圣”、“蟹祖”……这“王”的帽子越戴越花哨,越戴越轻飘,最终成为消费者眼中的“笑话集中营”。
试问,当消费者在平台上搜索“阳澄湖大闸蟹”,满屏跳出“蟹王李某某”、“蟹王张某某”、“蟹王合作社”、“蟹王家族正宗传人”时,是感到信任,还是开始怀疑人生?
四、谁来终结“蟹王”神话?
首先是平台的责任。短视频、电商平台如果继续鼓励流量至上、故事为王的运营方式,那“蟹王”现象就不会减少,反而会日益泛滥。平台应该加强对“阳澄湖”标签的审查机制,核查是否真正来自阳澄湖合法水域,是否有养殖许可证、地理标志授权、产地证明等,而不是看谁直播人气高就默认“真实可靠”。
其次是行业自身要有自律。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是几十年培育出来的,是无数养蟹人汗水浇灌出来的,而不是靠几条爆款短视频、一张“蟹王”金字招牌就能继承的。如果行业对这种“自封王者”的行为听之任之,那将是对自己品牌的慢性消耗。
最后,是消费者要有辨别力。遇到自称“蟹王”的,不妨问一句:你是哪块湖区的?有养殖证书吗?能提供蟹扣编号查验吗?或者干脆问他:你这个“蟹王”,是自己封的,还是梦里来的?
五、让“蟹王”回归湖底,让蟹农走向台前
讽刺归讽刺,我们其实并不反对品牌建设,也不反对一个养蟹人把自己的故事讲得精彩。但故事归故事,真相归真相。真正值得尊敬的,不是自诩为“王”的那些浮夸表演者,而是那些凌晨四点起床喂蟹、正午顶着烈日修蟹篓、深夜还在核查水质的
阳澄湖蟹农。
他们可能不会拍短视频,不懂运营话术,但他们懂湖水的脾气、懂大闸蟹的习性。他们没有“王”的名号,却拥有“真实”的底气。他们不戴皇冠,却用实打实的好蟹赢得食客的口碑。他们,才是阳澄湖真正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