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耐高温新品种选育项目启动,助力农业科技应对气候挑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4-16
2025年4月15日,苏州报道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水产养殖业尤其首当其冲。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度国家农业科技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指南中,“
阳澄湖大闸蟹耐高温新品种选育”项目正式列入重点支持范畴,标志着我国在水产种业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聚焦难题:高温导致养殖风险激增
大闸蟹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之一,其对水温变化极为敏感。近年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阳澄湖等地部分蟹农养殖池塘中出现大闸蟹死亡率上升、活动力减弱、生长周期紊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
对此,业内普遍呼吁加快品种选育和技术迭代,以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技术突破:组学分析+基因调控打造“耐热蟹”
据悉,该耐高温新品种选育项目将采用组学联合分析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识别与大闸蟹高温耐受性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将进一步开展基因编辑和育种优化,以实现对大闸蟹种质资源的精准改良,培育出具备高温适应能力的新品系。
项目团队表示,新一代耐高温大闸蟹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夏季极端气候,还将在养殖稳定性、生长速度及商品品质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预期未来将广泛推广应用于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养殖水域。
系统攻坚:十八个重点项目齐头并进
此次发布的农业科技指南中,除了阳澄湖大闸蟹项目外,还包括**“稻麦两熟农田提产增汇与控量增效协同技术体系研发”在内的18个重大攻关项目,涵盖生物育种、高端农机、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多个前沿领域,构建起系统性科技支撑体系。
其中,在生物育种方向,相关项目将推动遗传改良、分子育种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为包括鱼类、虾类在内的多种水产养殖物种提供全新技术路径。
面向未来:智慧农业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耐高温育种协同推进的,还有智慧农业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将实现对气象、土壤、水质等生产要素的实时感知与精准调控,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环境适应能力。
在不久的将来,种植户和养殖户或许只需通过电脑与手机终端,就能完成对生产过程的全周期监控与决策管理。农业生产方式正加速迈向绿色、高效、智能的新阶段。
产业意义:从“吃得好”到“养得稳”
业内专家指出,大闸蟹耐高温新品种的培育不仅是对美食安全的保障,更是构建气候适应型农业体系的重要环节。这项科研工作的推进,将为阳澄湖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蟹类产业注入新活力,也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
未来,消费者有望吃到不仅品质更佳、更安全,也更加“抗气候波动”的升级版
大闸蟹。蟹农则能在更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发展,摆脱“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