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阳澄湖,2025年2月14日 今日上午,随着首批优质蟹苗被缓缓投入湖中,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围网养殖正式拉开帷幕。在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共同见证下,近百万只"豆蟹"(幼蟹)被精准投放到标准化围网区域,标志着阳澄湖大闸蟹新一年度的生态养殖周期全面启动。
科学投放保障品质基因
据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此次投放的蟹苗均选自长江水系优质中华绒螯蟹亲本,经严格筛选后于崇明岛繁育基地完成前期培育。为确保成活率,养殖户采用"多次分批"投放模式,结合实时水温监测数据,选择气温稳定在15℃左右的晴好天气作业。蟹苗投放密度严格控制在每亩600-800只,为成蟹预留充足生长空间。
生态养殖技术全面升级
今年阳澄湖围网养殖区继续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水质智能监测系统覆盖核心产区,24小时追踪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
饵料配比优化方案正式启用,螺蛳、玉米等天然饵料占比提升至70%以上
围网面积维持1.6万亩科学标准,确保水体自净能力
养殖户王利明表示:"现在每片围网都配有电子溯源标签,消费者未来扫码就能看到蟹苗投放、喂养记录等全流程信息。"
预计国庆前后批量上市
按照生长规律,这批蟹苗将在9月下旬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经质量检测后于国庆黄金周期间批量上市。行业协会预估,今年总产量将稳定在1.1万吨左右,其中围网养殖区产量约1500吨。值得注意的是,为保护品牌价值,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将继续采用"防伪戒指+区块链溯源"双保险机制,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验真伪。
专家解读产业新趋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阳澄湖近年推行的"以渔控藻、以渔净水"模式成效显著,湖区水质已连续5年达到Ⅱ类标准。随着《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大闸蟹养殖正从单一产业向"生态修复+特色经济"综合模式转型,为全国湖泊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目前,各主要电商平台已开启中秋蟹卡预售。行业协会提醒消费者,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需待9月开捕后方可上市,过早销售的"六月黄"等产品不属于地理标志保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