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是破解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困境的关键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7-07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
湖南湘阴樟树港辣椒,是中国溢价最高的农产品之一。六月以来,樟树港辣椒进入产销旺季,外地冒牌辣椒也接踵而至,市场上假货的产量,或已是原产的几十倍之多。假冒泛滥,对该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长期困扰。
当地辣椒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樟树港辣椒在持续打了3年商标侵权官司后得出一个结论:假货根本无法消灭,协会考虑“以疏代堵”,通过授予由樟树港种子种出来、外观和口感接近的假冒樟树港辣椒一个副品牌,实现正宗与副牌在不同价格带的共存共赢。据悉,这种开放性“维权”思路尚无先例,协会里也有不同声音。但当下,地方特色农产的品牌保护之路,需要摸索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大地上,自然禀赋与耕作方式的组合各不相同,成就了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专属味道,从西湖龙井到赣南脐橙,从云南普洱到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这些带着地理标志的产品,诞生于一方面水土的孕育,携带着当地农人的匠心,在市场的力量的带动下,美名远播,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公开的数据显示,国家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来,全国培育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已达3000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正在成长为特色农业中最具品牌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部分,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带动农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飞跃。然而,地理标志农产品被仿冒侵权的现象依然严重,去年发生的“潼关肉夹馍”“库尔勒香梨”等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诉讼维权事件曾引发强烈关注。维护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破解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困境,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予以解决。
做优品质,是破解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困境的前提。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名是“表”,品质是“里”,表里如一、品质优良,才能给人带来舌尖上的美好记忆,征服人心,赢得市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地理标志农产品有了优质的品质内核作支撑,假冒产品就难以入侵。反之,如果失了品质,单纯依靠一个“地域名”来应对市场,难免给李鬼们以可乘之机,也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因此,要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户”的模式,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从技术标准、生产经营、质量监管、品牌推广、政策保障等方面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地理标志农产品不可替代的品质。
疏堵结合,是破解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困境的关键。“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地理标志农产品不能脱离地方特定的地域,尤其是该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或人文因素。要利用数字赋能,一码扫出正宗产品种植地、采摘包装日期等信息,依法加强商标保护,织密织牢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之网。同时,借鉴樟树港经验,通过商标区别性授权,建立不同赛道,拓展市场空间,使各类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