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打响圣堂庙会“国字头”品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7-28
湘城老街
圣堂庙会史称“春会”,以庙会形态保存了
阳澄湖地区丰富充实的民间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继承着民间顺时节令、祈福禳灾的古老传统,成为阳澄湖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相城区圣堂庙会作为苏州市唯一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消息传来,让人倍感振奋。“国家级”之后,这场百姓民俗非遗该何去何从?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加大对庙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春会”为特色的阳澄湖圣堂庙会根植于悠久的民俗传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越来越带有民间“欢会”的氛围,显现出民俗与浮世的交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特点。
要加大对庙会文化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挖掘圣堂庙会文化与江南文化、阳澄湖水文化之间的精神关联,进一步淬炼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化表达。要在“江南文化”品牌构建中承接好这块“国字头”的招牌;要加强圣堂庙会的学术史和口述史的双重构建,深入挖掘百姓民俗的精神价值;要加大对圣堂庙会领头雁的保护和引导,做好这项老百姓精神狂欢的血脉传承;最大力度保持圣堂庙会的原汁原味的同时,加大对庙会核心环节的仪式感构建,并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活态的传承和保护。
二是拓展圣堂庙会的表达空间。要提高政治站位,将老百姓的文化自觉变成政府的文化担当,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诉求,真正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庙会文化变成政府惠民利民的文化实事工程,形成区域内文化倍增计划与百姓群众文化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以圣堂庙会为基础,整合老湘城“四季庙会”资源,充分利用打连厢、荡湖船、挑花担、唱戏曲渔歌、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活动,打造传统民俗文化品牌,把醇厚的传统文化鲜活地展示出来,让民间习俗和地方文化回归生活,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永续的文化支撑。要突出亮点,整合资源,将老百姓表演空间提档升级;可与
湘城老街的打造相结合,在老街设置庙会文化道具陈列馆,并结合阳澄湖地区精工细作的苏作文化,展示源远流长的“相城十绝”,使以庙会为代表的阳澄湖地域文化可观可感可视。要尊重老百姓的文化热情,在现有春季庙会的基础上,逐年逐步逐个还原“四季庙会”的盛况,用“四季庙会”钩沉出四季阳澄,打造“四季阳澄”文化品牌。
三是放大庙会文化的衍生效应。要加强对庙会文化创意策划,使庙会文化插上经济的翅膀,形成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的生动局面。可结合项目、活动进行文化传播,如充分利用消泾村打造中日手作村的资源优势,举办“沪相嗨购·阳澄圣堂夜市消费节”等的成功案例,推动形成“庙会”+“集市”+“夜市”的互动模式,促进其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可与“美人腿”上的网红咖啡店,网红民宿“村上湖舍”等旅游产品结合,利用圣堂寺幽静典雅的园林环境,推出沉浸式的旅游产品,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用好圣堂庙会吉祥物征集结果,做好系列网红产品;结合庙会的民间属性,策划百姓相亲类文化活动,吸人气聚集人流,放大文化效应,使这项古老的民俗焕发现代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