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4-24
教孩儿们诵《声律启蒙》,读到“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一句,挖出俩个有趣的名士来。
毕卓与王恭,皆东晋人士。按顺序先说毕卓。毕卓为晋元帝时期的吏部郎,这个官职属中央六部中的一部,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算来是相当厉害的了。偏偏这毕卓不当回事,他酷爱饮酒吃蟹,常常因酒醉耽误公事,竟至丢官。他大张旗鼓地向世人宣告他的人生终极理想:“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给孩儿们讲述这节时我白话为:左手举着螃蟹夹子啃,右手端着二锅头喝,吃一口螃蟹喝一口酒,简直赛神仙,安逸惨了!五六岁的小儿们眼睛瞪得溜圆,对这个老毕的美好生活羡慕不已。他们自然懂不起毕吏部郎的人生理想,但吃螃蟹这事他们却相当向往。原因只一个,蜀处内陆,远离湖海,螃蟹比龙肉稀有,吃个蟹黄,啃个蟹螯也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有的娃长这么大,也许还一次蟹都没吃过。老师我活了半辈子,吃大闸蟹的次数十个手指头都掰得过来。这种“持螯把酒”,不问今夕何夕的生活,我也是羡慕加嫉妒啊!
鲁迅先生曾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勇士。毕卓是不是这个勇士,无从考证。据传春秋时曾有“蟹灾”,田间螃蟹横行,无人问津,魏晋以后,再没传过闹“蟹灾”。想是被毕卓为首的吃货们干掉了。自毕卓吃蟹,“把酒持螯”成了文艺界的时尚,千百年来被无数的文人墨客视为人生赏心乐事。
男神东坡先生有诗云“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并说“万斛船中著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这个“君”不知是谁,若是个女人,得令多少美人暗自神伤,扼腕叹息!
稼轩将军在忙碌的金戈铁马生活之余,曾著词“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斫烟莱。”,即使他是“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将军,也难逃“蟹”的诱惑。
“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也。”南宋词人方岳,因囊中羞涩,无钱持蟹赏菊,认为这是对重阳节的辜负。如此烂漫感性的男人一定很重视生活的仪式感,情人节,纪婚纪念日啥的一定不会搞忘。这样的男人,已成稀有动物,请给我来一打!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扪虱倾谈,持螯下酒,何等散漫!何等逍遥!猜,这诗谁写的?猜不出来吧?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个温文儒雅、端方持正的男子,诗文中露出的魏晋之风让他凭添几许人间烟火,让人倍觉亲切可爱。
《红楼梦》里专有一节吃蟹的描写。如果说前面以毕卓为首的男人们吃蟹是武吃,吃出的是豪气干云天,大观园里这群美人儿们则给我们演绎出了婉约派的吃蟹法。吃蟹赏桂、饮酒赋诗,让人看得嘴馋心痒,端的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有民间那“蟹八件”,将文吃螃蟹吃出了新高度。去岁,有朋友曾送大闸蟹,包装盒里附有“蟹八件”,取出来也想附庸风雅来个文吃,终觉啰嗦,不如大块朵颐来得畅快。武吃虽糙,然爽呀!文吃虽雅,但拘谨,我还是心仪武吃。来来来,当垆置美酒,与君长拍浮,喝起!
这毕卓为中国的“吃蟹”文化开创了先河,故民间封他为“蟹神”,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吃蟹,毕卓还有一典故,值得一提。有一次酒醉,他闻得邻人酒香,竟不顾身份跳墙过去偷酒喝,被人逮住缚于酒瓮边。天亮时主人见是毕吏部,大惊,解缚谢罪。他却大笑:“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并让其打酒再饮,大醉而归。至今民间仍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如今,这个故事曾被人拍成廉政微电影,成为教育公务员干部的正能量。我想,也可拍成反面教材,跳墙偷酒,喝酒误事,有损国家干部形象,哈哈!
再说这个王恭。有人谓之“三好生”,其一出生好。东晋王氏贵族有两支,山东临沂以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为代表,另一支为太原晋阳王氏,王恭即是代表。其妹王法慧是晋孝武帝皇后,他是响当当的国舅爷。
其二是品行好,少有美誉,清操过人。他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身无长物”。《世说新语》记载,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忱去他家拜访。那时候人们都是盘腿坐在席子上的,王忱见王恭腿下的竹席制作的非常漂亮精美,就说:“你从会稽来,那地方产竹子,如果有多的就送我一张竹席吧。” 王恭不语。等王忱走了以后,他就把自己坐的那一张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坐草垫。王忱听说后很过意不去,就对王恭说:“我以为你有多的,才问你要的。” 王恭则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王恭身居高位却身无长物,也堪称廉政自律典型。
其三最难得,长得好,时人称赏他“濯濯如春月柳”。唐朝诗人徐夤写有“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李商隐也有“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廋杲莲” 的诗句。后来这“王恭柳”便成长相俊美的男子的专用词。
帅就帅吧,偏生此人还喜欢扮酷。时常披着一件鹤氅大衣站在雪地里招摇,宛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夜华再世,不仅吸睛无数迷妹,连型男们也忙着跟风,时尚界刮起了穿鹤氅的流行风。N多年后,仍让好多帅哥们津津乐道,羡慕神往。唐朝的王初写过“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杆。” 桀骜如李白,也写“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苏东坡也有“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甚至到了清朝,还有人忘不了这时髦,写下了“王恭鹤氅晏婴袭,紫凤天吴不记秋” 的诗。鹤氅大衣流行这么多年,鹤们可遭了殃,难怪我们现在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鹤。哈哈!
毕卓醉酒,是想躲开那纷繁复杂的政治;王恭披氅,是想宣泄内心的烦闷郁躁。这些古代的名士,他们的放浪形骸,他们的特立独行,在黑暗死板的封建社会,如熠熠星光。他们有温度,有情怀,可亲可敬,可触可摸,相比当今道貌岸然的文人雅士,我觉得还是古人可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