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昆山巴城勾勒乡村秀美图景

浏览历史

昆山巴城勾勒乡村秀美图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3-25
水乡人家
 
  春日午后来到昆山市巴城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叽叽喳喳的小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整洁美观的田园村庄以及欢快奔跑的孩童,共同绘就一幅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图。
 
  幸福场景的背后是巴城镇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年来,巴城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大闸蟹是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全镇大闸蟹养殖户、经营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名。
 
  “九十年代初,大闸蟹靠村民散养、零卖,后来镇里建设了阳澄湖大闸蟹第一交易市场、美食一条街、蟹舫苑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2000年,巴城镇倡导群众开挖鱼塘养殖大闸蟹,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水环境保护与大闸蟹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如何统筹渔业养殖与水环境保护,既提升经济效益又实现生态效益?巴城镇意识到,大闸蟹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势在必行。”巴城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邢龙说。
 
  巴城拆除大闸蟹围网,投资建设了阳澄湖水上公园和三家污水处理厂。2010年起,该镇又规划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实现养殖尾水三级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按太湖流域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以前大闸蟹每年亩均赢利2000元至3000元,现在可达8500元。新的养殖模式,让百姓富了脑瓜子,鼓了钱袋子。”邢龙说。
 
  巴城还拉长“蟹经济”产业链,开展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前来品蟹观光,实现大闸蟹年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如果说,阳澄湖大闸蟹是巴城的一张靓丽名片,那么规划总面积5556亩的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则是巴城的另一道风景。
 
  记者在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育秧中心看到,现代化育秧流水线,从种子准备阶段的浸种、脱水,到播种阶段的上盘、上土、洒水、播种、覆土,再到立苗阶段的自动码盘、叠盘暗化,以及培苗绿化阶段的运输、水肥管理等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
 
  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基地每小时可实现1000盘秧苗的播种、搬运等一系列工作。育秧大棚内还配有环境监测装备及恒温恒湿装置、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设备,可实时检测并控制棚内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精准控制秧苗成长环境。
 
  漫步于巴城镇武神潭村,整洁的道路、清澈的河水、粉墙黛瓦的小楼、宽阔的停车场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刷新了对农村的既有印象。
 
  武神潭村位于阳澄湖北岸,2017年,该村投资近千万元,在保持村庄自然风貌基础上,按照粉墙黛瓦水乡风貌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勾勒水韵清爽生态画卷,描绘幸福宜居乡村蓝图。
 
  在巴城,类似村庄还有很多。近年来,巴城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村庄1个、苏州市美丽村庄2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1个和三星级康居乡村15个。
 
  巴城镇党委书记石建刚说,巴城为实现农村产业“强”的特色优势,农民生活“富”的现实模样,农村风貌“美”的靓丽画卷以及乡风文明“高”的丰富内涵而奋斗前行。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