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擦亮“苏作”金字招牌

浏览历史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擦亮“苏作”金字招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1-09
  是“苏工”“苏意”成就了“苏作”“苏样”。而这些,恰恰是当今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最缺乏、最需要坚持的理念和方向。“横向比”再加上“纵向看”,擦亮“苏作”金字招牌的基本路径、操作要点,就呼之欲出了。
 
  文化,是苏州最具感染力的城市表情,也是苏州最具感召力的城市标识。
 
  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对于今天的苏州来说,就要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尤其是擦亮“苏作”金字招牌,以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全面繁荣苏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那么,文化产业“倍增”的增长点在哪里?又该往何处发力呢?其实,只要想想农业领域,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莲池湖大闸蟹这些“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及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能力,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因为,在文化领域,苏州拥有同样的区域公用品牌——“江南文化”,同样有潜力、有实力,关键就在于必须花大力气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尤其是擦亮具有代表性的“苏工”“苏作”金字招牌,必须尽快走出“捧着金饭碗找饭吃”的窘境。毋庸讳言,苏州目前的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短板,其表现有三:一是产业化仍不充分,经济支撑力不足;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苏州文旅产业的原创力还不强;三是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来看,苏州文旅产业的影响力还不大。
 
  之所以强调擦亮“苏作”金字招牌,是因为在此过程中能够找到补短板、锻长板的“处方”。“苏作”,既是其书面字义苏州制作的直接表达,更承载着独具匠心、极其精致、引领风骚的文化意涵。明代中叶以后,苏州作为东南沿海大都市,不但经济繁华,而且引领时尚文化潮流。苏州地区繁盛的艺术创作和工艺品制作,包括园林、绘画、丝织、刺绣、玉雕、漆器、家具、文房雅玩、竹木牙角雕刻等领域,都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准。“苏工”“苏作”“苏样”“苏意”,既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还是品位和身份、意蕴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
 
  为啥“苏作”能领风气之先?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名句,一语道破天机。苏州人擅长发挥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始终牢牢控制着时尚的话语权,制订着符合自身实际、彰显自身特质的苏州标准,以无形的力量开拓和营造着有形的文化产品市场,使得苏州的文化产品生产始终走在前列。简而言之,是“苏工”“苏意”成就了“苏作”“苏样”。而这些,恰恰是当今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最缺乏、最需要坚持的理念和方向。
 
  “横向比”再加上“纵向看”,擦亮“苏作”金字招牌的基本路径、操作要点,就呼之欲出了。
 
  一是要加强品牌运作,以镇湖刺绣为例,近几十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苏绣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人们只要一提及苏绣就想到镇湖刺绣,最近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人才、绣品、产业生态三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大力引育优秀人才,文化行业的领军人才、顶尖人才之于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巨大,以苏州评弹为例,近现代苏州评弹的繁荣就得益于一大批开宗立派级人物的涌现。三是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大文化领域的技能人才只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才能赋予“苏工”“苏作”新的时代内涵,为高质量发展刻上苏州的印记。四是要变虚为实,抓紧谋划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五是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坚持培育和引入相结合,集聚更多顶级平台、团队,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