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这些老苏州爱挑的野菜你认识多少?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2-24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天真的来了。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
龙抬头的由来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围仓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吃龙鳞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撑腰糕
农历二月初二,江苏苏州民间有吃“撑腰糕”的习俗,市民们纷纷来到糕点店购买“撑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炒豆子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二月二还是“踏青节”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
苏州人春天要吃“七头一脑”: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菊花脑。而蕨菜头也成为新兴的野菜。
枸杞头
枸杞的确是一种“好吃”的食材,枸杞头口味香美细嫩,但又带着一丝丝回味悠长的清苦。
《红楼梦》里就曾提到薛宝钗和贾探春问厨房要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可见确实是雅俗共赏的好食材。食疗功效: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凉血止血、清肺降火、降血压等功效。
马兰头
马兰头的清新,用《蔬食斋随笔》里引用的诗句来说,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翠嫩的外形,沁人心脾的滋味,当然是作为前菜和开胃小食的绝佳选择。不少酒家的前菜就是剁碎的马兰头拌以香干麻油。食疗功效:甘、平、微寒,无毒。清热止血,有抗菌消炎作用。
荠菜头
大江南北随便找片草地森林都能见到它的踪迹,更不用说它鲜美的味道了,无论清炒、做汤、剁碎做馅料,都别有风味。带着锯齿的翠绿荠菜叶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最为鲜嫩,等到细碎洁白如米粒的荠菜花开起来,那多半已经老了,看虽好看,食用品质却有所下降。食疗功效: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香椿头
香椿头品类很多,一般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种。前者色深而香气厚重,后者色浅而香气清淡。不同于一般野菜的清简,香椿头含有充足的维生素E和蛋白质,以浓郁滋润见长。这也是为何菜谱里多半将之搭配鸡蛋、豆腐等食用,吃来令人齿颊留香。食疗功效:香椿头性寒,具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
苜蓿头
就是苏州人俗称的金花菜、草头,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但真正被江浙人拿来入馔,并亲昵称呼为“草头”“秧草”的,是黄花苜蓿的嫩叶。柔嫩碧绿的嫩叶在白酒或黄酒的激发下把草本清香发挥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温柔让每个邂逅的食客都拒绝不了。食疗功效:具有很好的清热利尿、舒筋活络、排石、补血的功效。
豌豆头
野豌豆多半匍匐成片生长,春日初生的茎枝细软如丝,叶片则好似尚未丰满的羽翼。口感确是温柔缠绵,但“吸油”功力也不一般,因为纤维素含量高,茎叶又纤细蜿蜒,必须要花上比其他野菜更多些的油脂来中和其中的生涩感。食疗功效:止咳化痰、健脾利湿。
蕨菜头
蕨菜也是种很有争议的蔬菜,“抗癌”与“致癌”的说法同时出现在它的身上。前者多半以其纯天然的习性附会而来,后者则是源自其中所含的原角苷——它具有 一定的致癌能力。如果想要品尝这一美味的话,下锅调味之前一定要记得用沸水汆烫以减少原角苷。食疗功效: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小蒜头
比起前几种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小蒜头该是很低调的一种了。春天萌发的时候,夹杂在草丛里的纤细叶片一不小心就会被忽略,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葱,唯一能证明身份的是略膨大的地下鳞茎,整个春夏都是采收它们的好季节。除了鲜食,也经常会被用来腌渍作为小菜食用的。食疗功效:通阳化气、开胸散结、行气导滞,治疗痢疾以及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过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菊花脑
春夏时节初生的菊花脑嫩茎叶具有最佳口感,入夏之后则木质化得厉害,滋味也变得枯槁苦涩起来。带着菊科植物特有的芳香性挥发精油,菊花脑的味道异常清灼凛冽而提神醒脑,翠绿叶片打入丝丝鸡蛋融成一碗金玉交错的汤,足够提神醒脑沁人心脾。食疗功效:菊花脑还具有清心败火,调中开胃,降血压,减肥、保肝等功效,是一种难得的保健佳品。
龙抬头日,祝您一年好运从这头到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