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季来袭 寻味巴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9-12-12
随着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日的到来,备受瞩目的阳澄湖大闸蟹迎来了大批上市的时节,以大闸蟹而闻名的巴城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最热闹的蟹季。既然如此,那就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巴城走一趟吧,吃大闸蟹、游昆曲小镇、赏湖畔风光,开启一趟专属秋季的尝鲜之旅。
阳澄蟹·百科
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产于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闸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
每逢秋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
阳澄湖畔故事多
丰腴的蟹黄、肥美的蟹膏、鲜嫩的蟹肉……秋天的巴城飘满了阳澄湖大闸蟹的香味。大闸蟹虽好吃,但你可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何许人也。鲁迅曾说:“第一食蟹者为天下勇敢之最,传说乃巴解也。”巴解吃螃蟹,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期,阳澄湖里有一种“夹人虫”,经常爬上岸偷吃粮食,夹村民,当地百姓非常害怕。大禹来到江南治水,派巴解监工,巴解发现,“夹人虫”经常妨害工程进展,更伤害当地百姓。这天晚上,巴解命人在湖边挖了一条长长的沟渠,待傍晚时分“夹人虫”爬上来进入沟里,便用事先烧开的水浇进去,“夹人虫”就被烫死了。这时,巴解闻到阵阵香味,于是壮着胆子捡起一只“夹人虫”扒开,吃了起来,巴解发现味道异常鲜美。之后,巴解成功治理了水患,还同时发现了一道佳肴,阳澄湖边的居民再也不怕“夹人虫”。
据记载,巴解因治水有功,被封为“巴王”。巴城人自古有祭巴王传统,每年秋季农历八月初八为祭拜日,人们为感谢庄稼和鱼蟹收成丰厚和期望巴王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便在此日祭拜巴解像,祭拜过后,就意味着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开始尝鲜啦!
一蟹上桌百味淡
每年金秋时节,阳澄湖上守候了大半年的蟹农们会纷纷驾起渔船起航捕捞,撬开期待一年之久的“舌尖上的诱惑”,四面八方食客们也可以品尝到这一年鲜美、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蟹坊是巴城的一种特色。它是巴城民间在驳船上营运蟹业的多层建筑,也是巴城人依托阳澄湖大闸蟹创建的一种集餐饮、购蟹为一体的新兴致富产业。大闸蟹交易市场是巴城的特色产业,建有蟹舫苑、渔家灯火、春秋水城、临湖蟹市、正仪巴解蟹市等五大蟹市场和美食一条街。巴城阳澄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2015年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蟹舫苑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这里也是国内爱蟹之人的“圣地”。
此外,巴城还有阳澄湖美食街,位于阳澄湖畔,包括湖滨路、巴解路、大禹路和金龙渔家村,大小饭店数百家。每逢入秋,吃阳澄湖大闸蟹成了一种仪式感。三五知己,佳酿一壶,吃蟹赏花,不亦乐乎。一口蟹黄,一饮姜酒,是秋天的味道,也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幸福的感觉。
老街农庄蟹味香
来巴城,品尝完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一定要去巴城老街走走。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向全长200米,由花岗条石铺设而成,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老街一直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清民时期的古建筑韵味十足,街上的商店傍水迎客,面街枕河,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它们静静地临河而立,记录着巴城这座古镇的变迁。由于街道并不宽,每到阳光明媚时,光线就会通过“一线天”洒满老街,于是便形成了江南的“一米阳光”,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遇见一条不一样的古朴老街。
2005年开始,巴城老街开始修复改造,如今已改造完毕的老街焕发着新的活力。一座座馆阁如珍珠般散落在老街的各处,在民宅与商店之间,营造了静谧、深厚的文化氛围,让行色匆匆的游客沉下心来,细细品读关于巴城的故事。
来巴城吃螃蟹,除了去蟹市场、美食街和巴城老街,农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巴城农庄很多,每一家都有它的特色,随便挑一家去享受这秋季的美食盛宴吧。
来此尝鲜 一蟹几食
食材最令人惊艳的味道,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清蒸,自然是烹饪大闸蟹最普遍的方式。原汁原味,是其最高的追求!但是除了最常见的清蒸蟹,还有哪些美味的吃法呢?
蟹酿橙
选成熟带叶片的橙子,割下顶部,如盖状。挖空橙中之瓤,填满蟹黄蟹肉,按上割下的盖,固定,放入锅中,水中放酒和盐,蒸熟,有一股酒酿味,吃时蘸佐料。
面拖蟹
每年六七月间,野生小蟹长足,叫“六月黄”,阳澄湖边人家都用来煮面拖蟹,蟹和面糊都鲜美可口。
醉蟹
用醉液,煮沸冷却后倒入干净空坛中,充分搅和,把待用的螃蟹倒入坛中,以全部浸没为宜,密封十天左右取出食用。巴城有的人制醉蟹不用醉液,把螃蟹放入坛里后,直接加入酒和佐料,密封几天就食用,也叫“酒蟹”。
看灯蟹
蟹季将近,选强健的大闸蟹放在坛里,不使见光,饲以谷粒,到来年正月十五元宵夜,一边赏灯,一边食蟹,叫“看灯蟹”。
蟹粉
清初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记载,取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内蒸熟。同现在的蟹粉狮子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