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寻食去 地道风物皆美味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9-09-21
昆山的食物,都有戏。寻常餐桌上的“蟹、鱼、虾、鸭”,昆山话里的发音分别是“哈、嗯、呼、啊”。明明说的是吃喝俗事,却像唱起一首徐徐展开的温婉小调,情意百千。
阳澄湖畔品蟹季
秋风起,蟹脚痒。9月下旬,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我们期待了一整年的美味即将上线。俗话说“九雌十雄”,农历九月雌蟹蟹黄丰满鲜美,十月公蟹蟹膏厚实肥美。剥蟹壳、嗍蟹脚、挑蟹肉、蘸蟹料……品尝大闸蟹的过程是优雅而精细的,每一口都需细细品味,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将这阳澄湖最精妙最不负恩赐的美食牢记于舌尖与心头。
阳澄湖大闸蟹好吃,背后故事也很多。第一个吃蟹的人叫巴解,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有祭巴王仪式,第一个算出圆周率的人祖冲之最爱去巴城吃公蟹,清剧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储钱以待,以蟹为命。”古往今来,养蟹捕蟹的方法有很多,如地笼捕蟹、灯火戳蟹、拦江设簖、网船夜捕等,虽然方法一直在变,但大闸蟹的美味却始终如一。
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蟹坊是巴城的一种特色。它是巴城民间在驳船上营运蟹业的多层建筑,也是巴城人依托阳澄湖大闸蟹创建的一种集餐饮、购蟹于一体的新兴致富产业。大闸蟹交易市场是巴城的特色产业,建有蟹舫苑、渔家灯火、春秋水城、临湖蟹市、正仪巴解蟹市等五大蟹市场和美食一条街。“巴城阳澄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2015年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蟹舫苑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这里也是国内爱蟹之人的胜地。此外,巴城还有阳澄湖美食街,位于阳澄湖畔,包括湖滨路、巴解路、大禹路和金龙渔家村,大小饭店数百家。美食街周边有崇宁寺古刹、巴解园、湿地风景等巴城诸多旅游休闲景点,你可在饱尝美食后,一睹湖畔风光。
招牌美食有灵魂
昆山是座水城,水善利万物,入味了一碗面,滋润了一块蹄,升华了一只鸭。形形色色的昆山味道里,是江南水乡里的乡土人情,是人与水的造化无穷。大闸蟹是江南人“不时不食”的代表,而昆山招牌美食奥灶面、万三蹄、周市爊鸭等则不受节气影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的美食。
“唱戏靠腔,吃面靠汤”,昆山人的吃面观,就是面的汤头决定了一碗面的格局。爱吃面的昆山人脑中都装着自己的“吃面地图”,大名鼎鼎的奥灶馆自然名列其中,此外,糊涂面馆、龙王面馆、同丰饭店、天香馆等面店在昆山人心中同样举足轻重。
周庄古镇的美食文化是围绕一只蹄髈展开的。油光红亮的万三蹄,是周庄街头独特的一景,是来周庄不可错过的招牌美食。吃了万三蹄,别忘了更丰富的万三家宴。古法烧鳜鱼、田园鳗鲤菜、飘香炸金砖、三味圆汤等,满满当当八大碗,等你来尝鲜。
爊味,昆山人吃了几百年了,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周市爊鸭。“爊”即是煨煮的意思,是周市本地特有的一种原始烧煮方法。周市自古地势低洼、水草丰茂,先民更擅于渔猎。从字形来看,“爊”可能最初被用来表述一种烹鹿肉的手法。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渐适用于野鸭、野鸡、野鸟乃至兽肉和内脏。周市爊货中,爊鸭是最受食客喜爱的一种,它与白汤奥灶面更是天作之合。
城市烟火舌尖上
昆山遍地是美食。阳澄湖
大闸蟹、大大小小的河鲜和湖鲜,是水的馈赠。奥灶面、周市爊鸭、万三蹄、承载着昆山的乡土记忆。还有隐藏在市井之中的江南烟火气,袜底酥、富安糕、泡泡馄饨,这些吃不腻的江南点心是水乡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
那些软糯的糕点仿佛江南人柔软的性子和说话的语调,周庄古镇上的富安糕、双桥旁的乌米饭、中秋时节的肉月饼,每一口都香浓好味,令人回味无穷。古镇上的糕点种类繁多,除清明时节才能吃到的青团子,南瓜饼、粢饭糕、糯米糕、梅花糕、海棠糕、赤豆小圆子等美味几乎不受季节影响,想吃就来昆山的古镇老街走走吧!
锦溪古镇上的名小吃非袜底酥莫属了。古镇上,几乎人人手里都提着袜底酥,嘴边的酥屑才擦干净,袜底酥上的芝麻又沾上了嘴。锦溪的许多故事都与明帝宋孝宗和陈妃有关,而这袜底酥正是陈妃专门为宋孝宗制作的开胃点心。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将袜底酥赋予浪漫的色彩,也道出袜底酥上百年的悠久历史。
古镇上的糕点大多没有汁水,吃多了难免口干,此时,吃一碗泡泡馄饨再好不过。泡泡馄饨肉不是主角,这皮才是精髓。薄如蝉翼的皮子包裹上少许鲜肉,入锅后,一个个小馄饨膨胀起来,铺满整个锅面,令人食欲大增。一根抹馅儿的筷子,一块馄饨皮,一双手,最家常的方式,却能产生想不到的结果。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原理,反正就是好吃,想必这就是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