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奴”李渔到底嗜蟹到什么程度了呢?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9-08
国人吃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清代文学家李渔(号笠翁),自称“蟹奴”,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黄似金……”集色、香、味于一身。那么李渔嗜蟹到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
据说,李渔晚年穷困,每年
大闸蟹市未到,先一点点存钱,家里人称其为“买命钱”,大闸蟹上市了,购进一批养在大缸里,一直吃到下市,每天五六只,他还将秋天称作“蟹秋”。过了“蟹秋”,取瓮中醉蟹过瘾;醉蟹啖尽,则忆着、念着、盼着、等着,等着下一个“蟹秋”。
他在《蟹谱》中写道:“以是知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甲于介虫而已也。”他还总结出一套食蟹经,吃大闸蟹的顺序和手剥的体验都写得非常真切。
我们现代人说自己喜欢吃大闸蟹,爱吃大闸蟹都觉得很不错了,但是李渔是“嗜”蟹,主意是“嗜”,这不是一般的爱了。用李渔的话来说:“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眇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心,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予嗜此一生”。足以见他嗜蟹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