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古人将秋冬进补写进诗文

浏览历史

古人将秋冬进补写进诗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9-03
  俗话说:冬至进补,开春打虎。秋冬进补,古来有之。古代人将秋冬后进补看作是一件美好的事,并且将进补写进诗文,描绘出诗情画意。
 
  自春秋始,便有美食进入诗文。《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入秋后,羔羊肉进入了家族祭祀的重要场合,仪式完后,众人分享,祝愿万寿无疆,多么热烈的场面。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冬季进补羊肉去虚袪寒,健身之良方。
 
  苏东坡一向被视为文人里的美食家,且不说以其名字命名的“东坡肉”,老先生写在诗文里的美食多得很,如《戏答佛印》里写道:“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一边喝着按五柳先生配方酿制的菊花酒,一边吃着佛印红烧的猪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微醉之时再来个诗文互和,岂不快哉!清代易君左在《闲话扬州》里写道:“江山最爱是才人,心自能空尚有亭。王四酒家风味好,黄鸡白酒嫩菠青。”诗里提到的鸡是是“三黄鸡”,据说因其羽毛黄、爪黄、喙黄,获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想来洪武皇帝一定是吃美了,否则也不会给一只鸡赐名。易君左想必隐居乡野,心远地偏,酥黄的鸡肉配上小巷里王四家沽来的农家米酒,温水一烫,几杯热酒下肚,这个冬天诗人注定不会寂寞。
 
  宋人方岳在《次韵田园居》中谈到了吃蟹:“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夕阳西下,牯牛斜卧,菊花里秋色一片,田里的螃蟹正是肥美的时候,因为友人往来较多,怕友人来时进不了门,干脆也门都不关了。这是一幅多美的田园画,在诗里吃已经成了一种修养,吃蟹还吃出了怡淡的人生况味。
 
  中国人看重冬至。我国北方民间也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秋冬季节,寒气袭来,如果来上一碗热腾腾的面食,既填肚子,又能喝上热汤,一举两得。况且面食容易制作,方便快捷,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古人对面,也是爱得很的。陆游在《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中说:“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把面条说成是天上苏陀供奉的食物,可见赞誉之高。黄庭坚在《过土山寨》中写道:“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将面条比作银线,蒌比作玉簪,吃面都吃出这许多诗意,光想想就已经胃口大开。
 
  吃东西不妨也弄得诗意一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