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记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4-29
有诗云:“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说的是,农历九月,雌蟹抱卵,蟹黄饱满,食之为佳;农历十月,雄蟹脂膏丰腴,肉质嫩白,食之最妙。菊黄时节,秋高气爽,正是吃大闸蟹的最好时光。
周作人在《吃蟹》一文中这样说,“正阳楼大蟹,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教书匠只能集资聚餐,偶尔去一次而已。”对于
大闸蟹,这以前可是稀罕之物,价格昂贵,不过好在这些年养蟹的人多,价格也实惠很多,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母亲是温州人,打小便喜欢吃海鲜之类的水产货,其中尤其喜欢吃大闸蟹,她也十分擅长做蟹吃蟹。每年中秋时分,家中总会买上一些大闸蟹,放在水桶中养上一些日子。傍晚时分,便把这些鲜活的大蟹捞起,简单洗刷,用粗麻线或是草绳将蟹捆扎,丢入锅中。当然,如果不招待客人的话,捆扎的步骤便可省去,直接丢入沸水中。然后呢,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沸水中放入姜片和紫苏叶,螃蟹性寒,姜片与紫苏皆可驱除蟹的寒性。大火不过15分钟,煮至蟹壳全红,便可享用美味了。螃蟹要趁热吃,去除蟹脐,掀起蟹盖,剔除胃、心、肠,橘红色的卵块、肥厚的蟹黄和白璧似的脂膏便显露出来,再加上雪白的蟹肉,腴美异常,配上蒜沫、食醋蘸料佐食,这滋味怎一个鲜字能了!
母亲吃蟹吃得极为精细文雅,不需要其他任何工具,便可以熟练地把蟹肉一丝丝挑出来,就像绣花一样细致。蟹脚、蟹钳、蟹肚里的肉吃的干干净净,完了还能把壳拼成一只完整的蟹。小时候年幼,每每吃蟹总是弄的各种狼藉,母亲总是会把处理好的蟹身和挑出的蟹黄放入我的碗里,然后一遍遍耐心地教我吃蟹的方法。我的父亲是地道的绍兴人,比起瘦骨嶙峋的蟹肉,他更喜欢大块的肉。父亲吃蟹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母亲常常嘲笑他,说他是个外行。母亲常说:吃蟹是一件有门道的事,吃法也只有内行才懂得,心急是绝对吃不好的。吃蟹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蟹脚易凉,所以要最先吃。蟹钳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都是有诀窍的。父亲倒是全然不理会,双手并用大快朵颐,依然吃相惨烈,一只螃蟹胡乱地一顿咬就完事了,让母亲颇为心疼。好在父亲每次都会为母亲烫上一壶上好的绍兴黄酒为母亲驱寒,才得以母亲的谅解。对于吃蟹,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吃的就是一个鲜味。清口吃蟹,品的就是一个原味。“吃遍天下百样菜,不抵水中一只蟹。”中秋时分,一家几口围坐在小院里,轻酌一杯黄酒,咀嚼着洁白如玉、细腻似脂的蟹肉,聊着家长里短,恬淡而又美好。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中秋了,买上一些新上的
阳澄湖大闸蟹,回家吃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