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大闸蟹之古韵今风

浏览历史

大闸蟹之古韵今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0
阳澄湖大闸蟹
 
 
  历代诗人咏蟹诗车载斗量,有的大家耳熟能详,像梅尧臣(宋)的“樽前已夺蟹滋味,当日莼羹枉对人。”宋代苏东坡直言“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等,都是赞美螃蟹味道的。但,更多的是以写为题宣泄胸中的情怀或者借物喻人。元好问(金)有“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的诗句,表示一个人要我行我素,不畏艰险,应当像螃蟹一样无肠无心,才能无所顾忌。北宋徽宗时命巨奸朱勔在江南采运太湖石,称花岗石,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吴中传出了这样的诗句:“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朱勔年轻时触法,受过X刑,面似蟹背有纹,百姓就把他比作螃蟹。
 
  唐代诗人李颀,有一首《赠张旭》,写的是张旭吃螃蟹时的神态。诗云:“左手持蟹鳌,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擅狂草。那时,张旭在江南当常熟尉。尉是县令下面专管军事的小官,他自持有才,不甘心屈居人下,常常喝的酩酊大醉,狂叫奔走,手持长发,挥墨草书,世称“草圣”。他与李白的诗、裴旻的舞,一说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称为唐代三绝。这诗应当写他在常熟时的情况,因为江南有蟹。
 
  借蟹抒发自己情怀的还有晚唐诗人皮日休写的一首诗,那时他在苏州做官,诗曰:“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中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皮日休对唐代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局面深痛恶疾,于是借咏蟹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表示自己是个知名人物,但有骨气,不怕雷电,为了改变世道,他“海龙王”处也敢横行。果然,不久出现了黄巢举起造反,他参加了义军,黄巢占领长安称帝后,还当上了翰林学士。
 
  古人的诗中还有说到吃蟹时怎样去腥味并佐以驱寒发热调料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说,八月中秋,大观园中的哥儿姐儿持鳌赏月兴诗会,薛宝钗的诗中说“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酒和姜,现在吃蟹都用,但诗中还说到用菊。别以为那是富贵人家摆阔,其实,菊花是一味除腥解毒的妙品。但薛宝钗说的菊,不是那种观赏菊,而是晋人陶渊明说的“采菊东篱下”的药用菊药。药用据古代野生的多,据中药资料介绍,有黄白两种,都有清热明目、除秽解毒的功能。薛宝钗读书多,(其实作者曹雪芹),知道菊花药理,用来解螃蟹的腥秽,是理所当然的了,用现在的话,叫玩得高雅。
 
  吃蟹离不开醋的,从古到今都这样。清代生活在阳澄湖边的诗人黄野鸿,在食蟹歌中写道:“醤醯姜薤寻常味,于此佐助皆珍羞。”其中醯(xi音“希”)就是酸醋。在男女交往中,见妻子(或情人)同他人亲热,心里就会酸溜溜的,叫“吃醋”。另外,在加薪、升级、商务活中失意的人常常会妒忌,也叫“吃醋”。唐时有个崔弘度,名叫弘度,此人气量极小,见不得别人发迹,对妻妾的防范也极严,失意长安城里流传一句民谣:“宁饮三杯醋,不见崔弘度。”可见崔弘度酸得让人望而怯步了。醋虽酸,但吃蟹时除了能杀菌同白糖姜丝拌成的调料,和鲜嫩的蟹肉一起吃,有一种让人特别开胃的味道。吃蟹时大多喝酒,兴致高时往往喝过量,却很少有人喝醉发酒疯,应该是同醋一起吃有关。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