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蟹八件”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15
“蟹八件”用法
古法说,吃蟹的时候,先把蟹放进荷叶盘,用锤具把整个蟹各个部位敲打一遍,再劈开蟹壳,剪下蟹脚,分别用钳、叉、镊,夹出剔出的蟹黄、蟹膏和各部分蟹肉。食时先吃斗再吃箱最后吃脚和螯。每吃一部分时先要舀进爵内,再用匙盛上作料,一点一丁地品尝。
苏州人的特点和可爱之处,正是胸无城府,爱好玩乐。没事儿就在家待着,吃完螃蟹就想怎么更方便地将蟹壳拼起来,再不就是研究一下唱腔发明了评弹,吟诵一下诗歌出了好些才子,天大的事就是怎么能让生活更有乐趣。
说到吃螃蟹,不能不提蟹八件。
蟹八件,这种吃螃蟹的8种工具在苏州话里发音为“haboji”,气收丹田,清晰悠扬,颇有吴侬软语风范。《考吃》“食蟹”一章说:“明代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工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8件,故称‘蟹八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为12件。这些工具,一般都是铜制,讲究者,则是白银的。”也有人认为,这些工具是苏州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今天你添一件,明天我添一件,没有定论。由于并非寻常百姓用品,只在富庶人家收藏,到了近代不仅难得一见,式样也简化了。在梁实秋的《
雅舍谈吃·蟹》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与古时相比倒退得厉害,简直称得上简陋。到20世纪60年代,蟹八件作为腐朽代表从餐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今,去“姑苏第一街”——苏州城的山塘街,有一家店铺,叫昌记民间工艺品商行,在那儿可以买到蟹八件。据店老板说,他和“昌记”的老师傅常年探访旧货市场,搜集了一些零星的老版“蟹八件”。价格不菲,保存完好的单件,被炒到了上万元。也有人号称家里有保存完好的“八件”,可是想收,没门儿,给钱看一眼都不行。这大概就是苏州人可恨又可爱的“轴劲儿”。小富即安,万事不以钱为衡量标准,就图自己在家偷着乐。
“昌记蟹八件”有了改良,创意者和制作者叫邹祥林。他是“昌记”铜剪刀第三代传人,祖辈都是“苏剪”工匠,蟹八件在他当学徒的时候帮师傅做过。昌记蟹八件都由邹师傅亲手一点一点雕琢、打磨而成。他的招牌是“镂雕铜蟹八件”,有匙、斧,镦、镊、锤、刮、叉、剪8件。每一件都有讲究:“匙”以芭蕉扇为原型,“斧”是诸葛亮的帽子,“镦”参考红木家具带老虎脚的梅花座,“镊”的手柄为古钱币造型,“锤”、“刮”、“叉”则是统一的镂雕手柄,“剪”最为精细,“苏剪”工艺,剪刀脚镶嵌两片芭蕉叶,细微处只有几毫米厚,称为“玲珑剪”。这一套全部做下来要整整一星期。邹师傅说,铜与液体接触对人体健康不利,并不适合使用,只能收藏。改良后的蟹八件,造型为竹节,材料是餐具级不锈钢。有一套银质蟹八件,是一位东南亚的客人定做的。银料实在太软,稍不小心就废了,为了省料,邹师傅在打磨机前挂了一块塑料布,收集飞沫,重新熔成材料,敲敲打打,—套做下来花了一个月。这套蟹八件是“昌记”目前售价最高的,8800元。
苏州城内还有一对康氏兄弟,制作蟹八件也小有名气。相比昌记蟹八件,除了外观迥异,8件里康氏多了一个“碟”,少了“镊”。邹祥林师傅不以为然:铜本身已不适合当餐具,再做成“碟”,放进醋,那不厉害了?而“镊”是蟹八件中用处最多的工具,伸进蟹脚把肉捅出,或挑捏蟹身深处的小肉,随心所欲,怎么都好用。
“昌记”是苏州刀剪老字号,在乾隆年间就创了“苏剪”,与“杭剪”齐名。“一番琢磨一番新,燕尾裁成似锦文,绣阁红楼常作伴,金针玉尺便为邻。”说的就是昌记铜剪刀的锋利耐用和高档。铜不易生锈,剪刀经久耐用甚至能当传家宝,又有辟邪之意,自古就成了江南一带的压箱嫁妆。但铜过软并不能做刀锋,而是由钢(早期是铁)制成,两种金属的熔点不同,如何将其焊接在一起成为“昌记”最大的商业机密。剪刀口处有弧度,剪硬物时不易劈开,这要求全部手工制作。由此昌记铜剪刀从来都不是百姓用品,而是富人家藏。早年有7把昌记铜剪刀能换一栋带院子的大宅一说。
62岁的邹师傅将铜剪刀工艺应用到蟹八件的“剪”上,耐用而坚硬,此技艺目前只他一人掌握。有外省大刀剪集团花重金聘他,他摇摇头:“离了苏州,铜剪刀就不是铜剪刀,蟹八件也不是蟹八件了。”“昌记”给他买了一张小弹簧床,置于门边,工作间隙可以躺下休息,他就十分满足。如果遇到学徒帮工手上稍有差池,他立刻变了脸,大声呵斥,他说:“我这人就这脾气。”
再说店主宋坚政,此人身形瘦高,说话轻声慢语,兴致来了还吟诗作赋,很有苏州才子的风范。可他并不是苏州人,而是从常州来,为的就是恢复苏州的传统手工艺。他说:“偶然一次,见到苏州城东环修新路,为了一棵古树不惜分了两路,我对苏州这个城市顿时有了认同感。”宋坚政早先在常州做政府文员,2002年听说“苏剪”工艺濒临失传,就赶来了,给“昌记”出谋划策。2003年干脆辞了工作,举家迁居苏州,当起了“昌记”的大股东兼经理。他的短期目标是借蟹八件,将“昌记”的产品“商品化”。身怀绝技的手工艺人喜好深藏不露,他说服了他们,恢复“昌记”曾经的荣光。纯手工制作导致无法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很难。但他依然梦想让国人甚至让世界,一吃螃蟹就必用蟹八件。他认为:“所谓蟹文化,说的并不是
螃蟹本身,它只是一种天赐美食,鲜美而已,说的其实是吃蟹的过程。”第一套蟹八件复原后,他回忆道,首次试用时,仿佛在享受一种艺术,涌上心头的是思古之幽情,这便是传统工艺的魅力吧。他还跟邹祥林师傅合作设计了一款“五环铜剪刀”,赠给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剪刀脚为五环造型,下有祥云托扶,取铜剪刀辟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