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肉上席百味淡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2-12
自古以来蟹即是非常美味之食物,东汉郑玄注《周礼·天官·庖人》:“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吕忱《字林》曰:“胥,蟹酱也。”东汉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卷三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太平御览》引《岭南异物志》云:“尝有行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维舟登崖,系于水旁,半炊而林没于水,其缆忽断,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清异录》记载:“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宋元时期流行吃“洗手蟹”,系以盐、酒、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食谱。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宫廷内的螃蟹宴说:“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曾言:“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食之……入于口中实属鲜嫩细腻”“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乾嘉年间顾录的《清嘉录》介绍了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有太湖的湖蟹,吴江汾湖紫须蟹,常熟金爪蟹。
螃蟹富含蛋白质,有高胆固醇、高嘌呤,痛风患者食用时应自我节制,患有感冒、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蟹。中国有中秋前后食用河蟹的传统,由于传统上中医认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苏等配置食蟹使用的的调料。
原料介绍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根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三种。河蟹以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名,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湖北武汉梁子湖、江苏昆山阳澄湖、山东微山湖、南京高淳固城湖产的品质较好。螃蟹盛产在 8~9月,特别是高梁红时是吃蟹的最好时节,有“七尖八圆”之说。螃蟹的头胸甲呈圆形,褐绿色,螯足长大且密生绒毛,频足侧扁而长,顶端尖锐,螃蟹肉白嫩,味鲜美。
清蒸大闸蟹
[主料辅料]
活湖蟹...2500 克
酱油....250 克
绵自糖...150 克
葱花.....50 克
香醋....250 克
姜末.....50 克
香油.....20 克
[烹制方法]
1.将蟹逐只洗净,放入水中养半天,使其排净腹中污物。然后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
2.用葱花、姜末、醋、糖调和作蘸料,分装10 只小碟,同时准备好每人吃蟹的一副专用餐具:小砧板一块、小木锤一只及其它用具等。
3.将蟹上笼蒸熟后取出,解去细绳,整齐地装入盘内,连同小碟蘸料,专用餐具上席,由食用者自己边掰边食。
[工艺关键]
1.我国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太湖、高邮湖、阳澄湖出产的清水大闸蟹为上品。大闸蟹每只以250 克左右为好。
2.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以免在受热时蟹挣扎,使其蟹黄、蟹油流出,蟹脚脱落,影响口味和美观。
[风味特点]
1.蟹的吃法有时令性,九雌十雄;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要食雄蟹,这时雄蟹膏足肉坚,一过小雪就沉入泥土过冬了。
2.我国食蟹的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已较普遍。唐代许多文人雅士还出了《蟹志》。《蟹谱》等许多专著。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特地写道:“蟹螫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佳句。
3.清蒸
大闸蟹色泽橙黄,蟹鲜味美,俗云:“蟹肉上席百味淡”品此佳肴,始悟个中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