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民俗风情】品 蟹

浏览历史

【民俗风情】品 蟹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2-03
阳澄湖大闸蟹
 
  提起蟹,男女老少没有不熟悉它的。
 
  李时珍曾为蟹作过一番考证,他说:“蟹,水虫也,故字从虫,亦鱼属也,故古人从鱼(作“鱼+解”)。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经其内空则为‘无肠’。”
 
  蟹,最早的时候称作(虫+危)。《广雅》载:“蟹,(虫+危)也,雄曰(鱼+良)(鱼+豈),雌曰博带。”《尔雅翼》则说:“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蛇;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螯。”因此,蟹又作螯。
 
  《红楼梦》第三十回,菊花诗会结束了,大家兴致勃勃地来品尝热螃蟹,贾宝玉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做呢?”说毕,便吟出一首七律:“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犹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这首诗既是贾宝玉的性格写照,同时又写出蟹的特征以及品蟹的情趣。
 
  蟹横行的姿仪,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个特点,《埤雅》说:“蟹横行,故谓之‘桀步’。”唐人皮日休在《咏蟹》中写道:“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元人杨显之的《临江驿万湘秋雨》也有这样的诗句:“看你横行到几时。”
 
  蟹之美味,很早就被人觉知。在周代,就有一道有名的菜肴,谓之蟹胥。“蟹胥,取蟹藏之,便骨肉解,足胥胥然也”(东汉·刘熙《释名》);“胥,蟹酱也”(晋·吕忱《字林》)。此后,历朝历代,吃蟹蔚然成风,《洞冥记》中记载汉武帝酷好吃蟹:“汉武帝时,善苑国曾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煮其壳谓之螯膏,胜于风喙之膏也。”这种蟹大概是传闻,但那时的显贵、平民皆爱吃蟹则是事实。
 
  吃蟹在古诗中称作“持螯”,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而吃蟹的黄金时间是秋后,因为“九月团脐十月尖”,九月母蟹有黄,十月公蟹才有膏,而这时候菊花也开了,所谓“持螯餐菊”,别有风味。“新稻香可饭,紫螯应已肥”(宋·苏轼《穆父新凉》);“稻熟江村蟹正肥”(明·徐渭《蟹》);“重阳蟹壮及时烹”(明·吴承恩《西游记》)。
 
  蟹之美味,细论起来,江蟹胜于海蟹,湖蟹胜于江蟹。湖蟹最佳者,为太湖之“太湖蟹”,阳澄湖之“阳澄湖大闸蟹”,吴江汾湖之“紫须蟹”,昆山蔚洲之“蔚迟蟹”,常熟潭塘之“金爪蟹”,此中以“紫须蟹”最为人称道。
 
  我以为中国的食文化,在吃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不仅制作讲究,就是吃起来也颇有韵致。在明代,能工巧匠发明了吃蟹的工具,精巧如艺术品,锤、镦、匙、叉、钳、铲、刮、针,号称“蟹八件”;后又发展为十二件,以铜或银制作,堪称世界之最。加上此时菊黄桂香,很容易引起诗兴,又逢中秋、重阳佳节,其乐何如!“对此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红楼梦》)。
 
  在清代的文人佳士中,有两位品蟹的专家:朱彝尊、李渔。
 
  朱彝尊颇谙制蟹的妙旨,他说:“制蟹要诀有三:其一雌不犯雄,雄不犯雌,则久不沙。其一酒不犯酱,酱不犯酒,则久不沙。其一必须全活,螯足无伤;忌嫩蟹;忌火照。或云:制时逐个火照过则不沙。这里说的“沙”,即“懈”的意思。
 
  品蟹包括选蟹、制蟹、吃蟹,以及吃蟹后的补助内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有很多讲究,也都是需要顾及的禁忌。
 
  首先说选蟹。
 
  蟹是一种食用季节性很强的东西,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圆”,因为农历九月母蟹有黄,十月公蟹才有膏。也就是入秋以后,高梁红了,菊花开了,这时候的蟹才可食用。李时珍认为:“霜前食物,故有毒;霜后将蛰,故味美。”所以说经霜后的蟹,才是我们应该选购的。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死蟹绝不能吃,以免中毒……麻烦就出在垂死但尚能爬动的螃蟹身上。这种螃蟹爬动无力,神态苶呆,其中很有一些分量沉、个头儿大的螃蟹。如果不慎买来蒸熟,掀开壳您就会发现,膏油蟹肉尽被污染,污秽一团,根本不能食用,买来这种螃蟹是很扫兴的”(王敦煌《吃主儿·挑蟹》)。
 
  此外,清人朱竹垞说:“其一必须全活,螯足无伤,忌嫩蟹。”
 
  王敦煌在选蟹上颇有要诀,叫做“掂分量,掐大腿”:“对于螃蟹尖团两脐多大的肥蟹该是什么分量,已经烂熟在心中,随手抄起一掂便知道了。”何谓“掐大腿”呢?“掐蟹腿当然是试一试壳甲是否坚硬,蟹肉是否充盈。因为必须知道,只有蟹壳坚硬、掐之不动的螃蟹才是成熟期的螃蟹,分量沉重甲壳坚硬的才是‘顶盖肥’的螃蟹”(《吃主儿·挑蟹》)。
 
  制蟹,其一,不能“以之为羹,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其二,“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其三,“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蟹之真味全失。”这是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表述的观点,蟹不可做成羹汤,不可细切后去蒸、炒,不可切成两大截拌和油、盐、豆粉去煎制。李渔认为最佳的烹饪方法是:“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
 
  王敦煌在《吃主儿·吃蟹的禁忌》中说:“螃蟹似乎不能和什么东西一块吃。”即吃蟹应专物专吃,它的美味应独享,不容别的菜味混入,故《红楼梦》中的“持螯赏桂”,主要是吃蟹。同时,“螃蟹毕竟是大寒之物,而且不易消化,要食之有度,真吃多了也消化不了,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吃主儿·吃蟹的禁忌》。如果上顿吃蟹,下顿就再不可吃蟹了,“要吃点清淡的、好消化的,吃点热汤儿面,第二天再吃点别的,就无大碍了”。
 
  吃完了蟹,还要把事先备好的姜糖水,在火上热一热,每人趁热喝上一大碗,谓之“暖胃”。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咏蟹诗,开头两句为:“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美食家认为,吃蟹最正宗的作料,无非由三种配料组成:去皮姜末儿、镇江米醋、白糖。此中的姜末儿,既可调味,又可去寒,故必不可少。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