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如玉黄似橘 醉蟹爬上老饕心头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2-28
醉蟹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腌蟹方法,明代《蟹谱》中更是详细记载了“酒蟹”的制作方法,到了明清时,醉蟹的制作已十分成熟,《调鼎集》中制作醉蟹的口诀朗朗上口:“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 ”
每年农历九十月份,上海老饕都摩拳擦掌、翘首企盼醉蟹,体验这一年一度的醉人香醇。
说起蟹的吃法,上海人如数家珍。每年11月一到,对于上海老饕而言,又多了一种食蟹妙法:醉蟹。唯有秋蟹新鲜肥美时,才能做出醉人的芳香,醇香浓郁,肉质晶莹,膏黄红白肥糯,自然鲜美细嫩。本月初,醉蟹又“爬”上了邵万生的糟醉柜台,食客蜂拥而至,抢鲜品尝等候了半年的美味。
糟醉货讲究不时不食
“春意盎然上银蚶,夏日炎炎食泥螺,秋风萧瑟出醉蟹,冬云漫天品糟鸡。”邵万生的糟醉货有醉蟹、黄泥螺、醉螃蜞、醉香鸡、糟青鱼、醉香螺、糟蛋等几十种,和醉蟹一样,都讲究不时不食:用当季食材,制作时鲜货,这也是中国美食讲究的地方。
邵万生的“老法师”说,过去每到春天,新鲜的河虾大量上市,邵万生的前店后工场,就精制虾子酱油,到了夏天,气候炎热,上海的居民大多忌食油腻,邵万生就趁着黄泥螺、鲜鱼的市场供应量大,糟制黄泥螺、青鱼应市,广受欢迎,秋天卤制醉蟹,也是因为农历九月后,河蟹开始鲜美,选出来做醉蟹,也是回头客众多。
每年11月醉蟹正式上市,直到来年4月落市,中间隔着半年,老食客早就等得焦急了。“醉蟹最好吃的时节是11月底、12月初,西北风一刮,蟹才肥美。”徐老先生是醉蟹的忠实“粉丝”,“不过,等了半年,第一波上市的蟹我肯定要买来吃的,先过过瘾头。”
吃醉蟹讲究季节,也讲究雌雄,柜台里的醉蟹,大多按照一雌一雄配对装瓶,但真正的食客吃起来自有一番讲究。明代宋诩在《宋氏养生部》中特别强调了“腌蟹,用团脐者”,也就是雌蟹,是不是雌蟹特别适合做醉蟹?徐老先生摇摇头说:“不对,不对。”在他看来,雌蟹成熟得早,在秋蟹上市之初,确实比雄蟹好吃,但是当雄蟹成熟后,雄蟹制成的醉蟹就比雌蟹更好吃了。“雌蟹的蟹黄在酒醉后往往变成不成形的黏质,嘴里一抿就没了,反倒是雄蟹的膏在酒醉后会凝结起来,成为有弹性又绵密的胶状,口感特别好。”
腌制醉蟹至少十来天
糟醉货的烹制方式,最早是渔民为了使那些卖剩的海鲜河鲜延长保质期、减少损失而发明的,结果却大受欢迎,新鲜水产品一到货,便直接糟醉,更是别具风味。
邵万生“老法师”坦言,因为正宗阳澄湖蟹难觅,如今所用的河蟹大多为苏北蟹,但只挑三四两之间,疾爬有力、膏肥肉壮的青壳白肚蟹。被选鲜活河蟹要放在过滤水中饲养一天,让其自动吐沙,然后再放入循环水中漂洗后,才能正式开始醉蟹。
醉蟹料是古传秘制的,“老法师”口风紧,只字不肯透露,只神秘地说:“全是中草药。”而且,醉蟹料还分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以及末道,每一道里调味料均不一样,头道中米酒更多,要让螃蟹瞬间醉毙,同时杀菌抑菌,后几道则以调味为主。此外,螃蟹在每一道醉蟹料中浸渍的时间不尽不同,但这也是秘密。总体而言,从清洗到最后装瓶,醉蟹工艺几十个环节至少需要十来天时间。
相比以往,这两年邵万生在传统苏浙一带偏好的口味基础上,做了稍许“海派”改良,咸度降低了,还增加了糖量,鲜味和回味因此回升。
江苏米酒混搭浙江米酒
醉蟹所用的酒,民间多用花雕,邵万生用的却是米酒。用米酒,为的是个色泽。上好的醉蟹,醉完后,形态颜色都要似生蟹一样,蟹壳剥开来,蟹肉呈半透明的浅青色,如玉石一样;蟹黄为橘黄,鲜艳欲滴。花雕酒的酒色天生不够澄澈,只有米酒清透无色,不用担心会让醉蟹染色。
米酒也有讲究。邵万生“老法师”说,为了挑好米酒,几乎喝遍了江南。江苏和浙江都盛产上佳米酒,不过,酿酒,看天看人。看似毗邻的两个产地,因为气候不同,湿度不同,民风也各有特色,所酿制出的米酒风味也迥然不同。
“江苏米酒,以无锡一带最为出名,酒香浓郁,入口劲猛,是很冲的酒,酒体色泽清透,汤色十分清爽。”“老法师”说起来饶有兴致,“浙江米酒,多出自宁波、绍兴,口感绵长而柔和,后劲又很足,是很顺口的酒。”
两相比较,用来醉蟹,还是江苏米酒更加适合。“因为它凶,可以让生蟹更快停止呼吸,增加了新鲜度;因为它清,也让醉蟹色泽更加逼真。”不过,“老法师”也透露了邵万生的秘籍,为了让醉蟹的酒香更加柔和,还是加入了少量浙江米酒用于调味。两地米酒的长处,在一缸醉蟹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