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农产品横行,“比下有余”不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2-27
背景:据业内人士估算,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假的。
广州日报发表练洪洋的观点:同是“李鬼”,危害程度还不一样:若只是冒充产地,用其他地方的大米“贴牌”,那还好些,“货不对板”不过让消费者破点财;要是通过勾兑香精、石蜡抛光等方式造假,这种大米还有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更加可怕。每见此类新闻,专家总会教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可是,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能读到报道,读了报道也未必能够熟练掌握鉴别方法,下次购买大米也难保不上当。让消费者成为“鉴米专家”,既不可靠也不是食品安全保障之正道。
理想的消费环境是,以卖家的诚信换得买家的放心,而不是连买袋大米都得掌握一门防伪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远弗届、无所不能,若能建立起“大米身份证”制度,消费者买到大米后如不放心,可以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了解该产品的真实信息。与监管无缝对接,当消费者发现大米造假时,可在网上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相关部门根据举报情况进行追查,打击犯罪行为。多技术并用、多部门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李鬼”出没。市场上那么多“五常大米”,多半不是正宗的,记者都能调查出来,相关职能部门没办法弄清楚吗?给老百姓一袋“放心米”,需要职能部门有更大作为。
小蒋随想:“冒名顶替”的农产品有很多。比如,到处都有的
阳澄湖大闸蟹,海量的舟山带鱼。实际上,阳澄湖大闸蟹够不够供给全国人民敞开吃,想想就会明白;舟山的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当地放出禁渔期“大招”,让鱼儿们休养生息,市面上居然还有众多的“舟山带鱼”,宛如灰色幽默。说到底,有些猫腻完全是公开的秘密。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较真是另一回事,无数“五常大米”与“舟山带鱼”还不是堂而皇之地在市场上买卖?
阳澄湖大闸蟹倒是戴上了防伪与原产地标签,但标签戴得多了,查询网站五花八门,大家还是傻傻地分不清李鬼和李逵。
对此,少有管理部门出面查处,消费者只能稀里糊涂地吃。这之中,可能还有一种“比下有余”心理。也就是,它们好歹是大米、带鱼、大闸蟹,比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的“黑心食物”强多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从道德层面看,这反映出诚信缺失和对诚信没有信心,甚至出现“易粪相食”,树立诚信意识、建构诚信档案、严惩失信行径,势在必行!从管理角度着眼,不能总等到出了问题再查处,理当防患于未然,将工作重心前移,食品安监机制乃至社会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工作要一步步扎实推进。但也要指出,这不是“等明天”、拖沓懈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