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 画家沈周与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

浏览历史

画家沈周与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8-16
  阳澄湖里的大闸蟹多,传说是沈周作画用的糯米墨汁引来的。 
 
  在中国画史上,与文徵明、唐寅和仇英齐名的沈周,位列“明四家”之一,被认为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和他的家族在苏州过着隐居不仕的生活,以诗画与收藏为乐。怀着一颗林泉之心的沈周在阳澄湖边吟诗作画,诗意栖居。 
 
沈周半身像
 
《沈周半身像》(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交游甚广,雅望非常。在乡里,他又平和近人,即使“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以致“屦满户外”,他都从不拒绝。所以,沈周为百姓所称道,同时也流传下来了一些与沈周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在这些的民间故事中,有一则是关于阳澄湖大闸蟹来历的传说。
 
沈周《写生册》
 
沈周《写生册》(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州阳澄湖的西岸有个村落叫做西斜宅,西斜宅以西是一条叫做清水港的河流。这条河南接阳澄湖,绕过常熟大虞山北抵长江。人们站在西斜宅村口北望,四季常青的大虞山倒映在清水港的河水中。村民们都说这是十八位画师也画不出来的美景。 
 
  沈周十二岁随祖父沈澄到西斜宅耕读。落脚不久,沈周就为这里的青山绿水所痴迷。有时候他连一日三餐都顾不得,只为外出看野景,从早上直到“鸭子下蛋的时候”。
 
沈周《京江送远图》
 
沈周《京江送远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少年沈周每天鸡鸣即起,直至日落,站在阳澄湖边一边看一边画。祖父为此在清水港河边搭建了一座草棚,让沈周在棚子里观照自然。祖父又搬来一方青石作为画纸,可以画了洗掉、洗去再画。
 
  沈周手执羊毫,“身即山川而取之”。大虞山每日天光云影七十二变,他就作画七十二幅。日久天长,他把这块平整的青石板揩成了一个“凹肚脐”。因为沈周常在水中洗砚台和毛笔,后人把这块地方称作“洗砚湾”。附近还有个小湖,叫做“画师湖”,传说有凤凰在湖中沐浴,湖水便成为活水。沈周用了这湖里的水,画什么就像什么。又传说那时的黑墨是用糯米汁调成的,香味扑鼻,因此引来了无数的螃蟹。
 
沈周《郭索图》
 
沈周《郭索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在阳澄湖边点着纱灯作画,螃蟹可以依靠灯光寻找墨汁,至今已经养成了迎着灯光爬的习惯。百姓们在吃蟹时翻开蟹壳,发现螃蟹肚子里有一块像墨渍一样的黑色,都惊叹沈周刻苦学画,用去了不少的墨汁。 
 
  沈周也创作了一些描绘大闸蟹的画作,比如《写生册》中的一幅册页,以及《郭索图》。或许是吴语中的“漷漷索索”一词像极了螃蟹爬行时发出的声音,时人以“漷(郭)索”称呼螃蟹。 
 
  这个民间故事和沈周的很多画作流传至今。在今天的苏州也仍然保留着“画师湖”等与沈周相关的地名。作为明代文人画的代表,沈周师承董(源)、巨(然)和王蒙、吴镇、黄公望等前代大家,着力水墨山水,兼作花鸟。他的绘画深刻影响了“明四家”中的另外三位。由于沈周的艺术成就和处世态度,他的学生文徵明称其为“神仙中人”。 
 
沈周《寿陆母八十上水图》
 
沈周《寿陆母八十上水图》(天津博物馆藏) 
 
沈周《虎丘十二景图》
 
沈周《虎丘十二景图》(局部)(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文章部分参考了由沈百川、钱子贤口述的民间传说。)
 
  闸一闸品牌商城提醒您,团购阳澄湖大闸蟹礼券要选准原产地!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