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又到六月黄

浏览历史

又到六月黄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7-10
  上海人吃大闸蟹“成精”,不一定要等到西北风刮起的深秋。七月酷暑也是吃大闸蟹的好时节,这就是俗称的六月黄。
 
  六月黄就像童子鸡,属于还没有发育好的。大闸蟹的发育不比其它动物,它是蜕变。每到七月,也就是农历六月,大闸蟹就要蜕壳,把原先一层软软的外壳蜕去,换成一副坚硬的青壳。此时开始日长夜大,到了三个月后,份量几乎能增加一倍。因此蟹农是不忍心将还没有发育的六月黄贱卖的。
 
  早先崇明岛是六月黄的主要产地,那里的大闸蟹个头不大,大多在二三两之间。城里的人有些误解,说其是“孵小蟹,一蟹不如一蟹”,其实它是“天数”。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鳌蟹,产于长江流域,每年春夏之际游到长江口下“卵”,然后洄游。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成了大闸蟹产卵的前沿。前几年崇明岛东端的陈家镇,每到蟹苗汛期,狭小的港口挤满了数千条渔船,渔民一家老小,就指望着能捕捞更多的蟹苗,卖个好价钱。最初一公斤的蟹苗要卖上万元,一只蟹苗大概也就小指甲盖一半大小。由于蟹苗幼小,经不起长途跋涉,于是崇明岛上就地围出许多蟹塘,专门饲养那些小家伙,等到第二年长大才进入诸如阳澄湖、太湖等大湖人工围养。至于那些六月黄,大多是出于种种原因,或蟹塘蟹苗过多不利于饲养;或先投石问路,吊吊吃客的胃口,满足他们的先吃为快之心。
 
  最好的六月黄是在蜕壳前一两天,据说那时的它最嫩,味道最鲜美。当然也只有经验丰富的老蟹农才能分辨。六月黄的烧法有两种,一是传统经典的清蒸。虽然原汁原味,但此时的无肠公子,膏黄且不丰腴,肌肉尚不发达,与那秋后的感觉没法比。因此第二种做法是将六月黄与其它食物混烧,诸如毛蟹年糕、毛蟹毛豆等等。但这道菜是典型的本帮特色,浓油赤酱。将毛蟹斩成两块,用面粉勾芡,然后放上酱油、糖、葱姜等烹饪。虽然味道没有清蒸的那么鲜美,但也闻到了蟹鲜。尤其是那些辅料,沾上了蟹鲜味道也变得鲜美之极。
 
  六月黄小归小,肉头还是很丰满的,而且黄也蛮多的。按上海话说,满扎足的,属于小结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蟹粉系列食品开始纷纷登场。如蟹粉小笼,还有淮扬菜系中的蟹粉豆腐、蟹粉狮子头等等。
 
  上海人嗜蟹成瘾,据说每年每个上海人平均吃蟹12.5只,也不知怎么统计出来的,居然精确到小数点。不过相信六月黄不在其中。
 
  虽说上海人号称背靠阳澄湖和太湖两大产区,但一年之际最早吃大闸蟹的可能是那些北方人。古语说“八月秋高蟹正肥”,就是指的北方地区。据《红楼梦》所述,湘云在大观园请客吃大闸蟹正是在8月底。听老北京说,北京人也喜欢吃大闸蟹,而且当地也有出产,其中胜芳镇最为著名。每当夏季雨季,低洼的高梁地里积水,当地人打着灯笼到高梁地里捕捉螃蟹。到了重阳节后,雨季已过,高梁地也收割完毕,螃蟹就无了踪影。而此时,阳澄湖大闸蟹还方兴未艾呢。
 
  这几天从大闸蟹的产区都传来了缩小规模的消息,不知是否和过多围养大闸蟹有关系。这样六月黄就更弥足珍贵了。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团购网转载发表。 闸一闸品牌商城提示您:选购阳澄湖大闸蟹礼券、礼盒,要选择原产地购买!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