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 ”一碗白汤面度炎热夏至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6-22
昨天迎来夏至节气。夏至的“至”有“到来”的意思,意味着最炎热的盛夏即将到来,气温将继续升高。正如《礼记》所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至”又有“极端”的意思,这一天日影至短,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夏至也是“老苏州”最重视的时令节气之一。
冬至馄饨夏至面
吴越杨梅赛荔枝
苏州素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到了夏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碗面。夏至是苏州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面条则是食品中最长的一种。吃面与长寿有关,因为“面长”与“绵长”同音,吃面寓意着天长地久。
说到苏州人夏至吃面,就不得不提枫镇白汤面。枫镇白汤面汤清面白,特别适合在暑热逼人的夏季食用。如果在枫镇白汤面里加上焖肉、熏鱼等浇头,便成了风味独特、口感爽滑的枫镇大面。
古人云:“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夏至时节也是杨梅上市的时候。苏州东西洞庭山特别适合种植杨梅,而杨梅也向来为苏州人所喜爱,吴中杨梅更是堪与荔枝媲美。《东坡集》里记载:“客有言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或对西凉葡萄。予以为未若吴越杨梅。”《贵耳集》卷中记载:“闽士赴科,吴人赴调,各以乡产自夸;闽曰荔枝,吴曰杨梅。有题壁曰‘闽乡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
另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所以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苦瓜、丝瓜等。此外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
夏至也有九九歌
唱着过“三伏”天
《冬至九九歌》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夏至也有九九歌。宋人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就有记载:“夏至后,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
昨天,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的居民方菊英就用苏州话为辖区居民们念起了这首《夏至九九歌》。她还和居民邢雪敏一起,穿栀子花和茉莉花手环。两位“老苏州”阿姨说,小时候,每到夏至时节她们就会戴上这样的手环,那清新的香味会让人神清气爽。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这时空气潮湿,冷暖空气团交汇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容易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关于夏至,民间还有“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等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