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To C、To C、To C——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6-17
“阳澄湖大闸蟹,螃蟹中的茅台。”每当金秋时节,大闸蟹成为万千食客翘首以盼的季节性顶流。然而,在一只好蟹抵达消费者餐桌之前,它的流通路径可能已经“绕地球三圈”:贴标、打包、贴牌、代发……真假难辨,水深似湖。
2025年,随着行业洗牌与消费者意识觉醒,一个呼之欲出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To C、To C、To C——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To C不是口号,是阳澄湖大闸蟹的自救
所谓To C,就是“To Consumer”,面向消费者,直接卖给终端客户。而过去十多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长期陷在“To B”的泥沼中——蟹农把蟹卖给品牌公司,品牌公司卖给礼券公司,礼券公司再发给渠道商,最后才落到消费者手中。
问题也正出在这条“链条”上。中间商赚差价,层层剥削不说,最致命的是,这条链条成了假蟹流通的温床:
礼券上写“阳澄湖”,实际产地无人可查;
防伪蟹扣是真的,里面的蟹是冒牌;
品牌标榜自己“多年养蟹经验”,结果连阳澄湖的门都没进过;
视频号里一个个“蟹农”日夜直播,其实是请的演员,租的池塘,甚至是AI合成。
这一切,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这一切,最终伤害的,是阳澄湖三个字的金字招牌。面对混乱与假象,阳澄湖真正的蟹农必须站出来,拿起自己的蟹,面对真正的买家,重建信任,重塑秩序。
这,就是To C的本质:不再依赖中间商,不再委身品牌公司,而是蟹农自己对接消费者,让阳澄湖蟹的源头与终端之间,不再隔着谎言和套路。
二、2025年To C,是阳澄湖蟹农的集体觉醒
2025年,是To C元年。
为什么?因为行业已经痛到极点,也醒到了关键时刻。
1. 假蟹泛滥,品牌“信任破产”
过去消费者买的是“品牌”,但如今,品牌的含金量不断下降。你以为1988元的礼券能吃到一蟹三黄的极品?实际上可能连3两公蟹都到不了。被坑一次的消费者不再迷信包装,而是开始追问:“这蟹到底是从哪里打捞的?”
2. 授权证书改革,蟹源区分更清晰
自2024年起,阳澄湖大闸蟹授权证书区分“H湖区蟹”和“G标准化塘蟹”,信息更加透明。这种区分逼迫蟹农思考:我是谁?我在哪?我养的蟹值不值得消费者直接找我?
3. 社交媒体新通路,蟹农可以自我发声
微博、小红书、视频号、抖音、朋友圈……这些平台为蟹农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不用高成本搭建网站,也不需要专业公关,只要一台手机,一个池塘,一句实话,消费者就能看到你、相信你、转账给你。
越来越多阳澄湖核心产区的蟹农开始实名展示自己:晒出养殖证书、定位拍摄养殖地、分享早晚巡塘的视频。客户从“买礼券”变成“找人买蟹”,从“凭包装”变成“看蟹农”。
身份,即品牌。人,才是信任的起点。
三、To C三重价值:让好蟹不再沉默
To C的力量,不只是让蟹卖得出去,更是让好蟹有机会被看见、被尊重、被溢价。
1. 对蟹农而言,是尊严
阳澄湖真正的好蟹,个头适中、膏黄饱满、壳薄肉紧、蟹脚有力,但在过去的B端模式中,常常被压价、拼单、贴标出售。蟹农辛苦一年,却没有议价权、定价权,更没有品牌权。
To C让蟹农直接面对市场,以自己的名字对蟹的品质负责。客户一句“老王家的蟹好”,胜过一百张印刷精美的礼券。
2. 对消费者而言,是确定
To C的购买,意味着你能知道:
谁养的?
哪里养的?
什么时候捞的?
今天寄的还是昨天的?
到你家里还活着吗?
消费者不再买“概念”,而是买具体的人、具体的蟹、具体的承诺。每一只蟹从湖里到餐桌,路径清晰,环节透明,让“阳澄湖”四个字真正有意义。
3. 对整个行业而言,是未来
阳澄湖大闸蟹如果想在长远的未来继续成为中国高端水产的代表,不能只靠包装和蟹扣,而要靠消费者对源头的信任感和连接感。
To C是一场行业的重构,是将大闸蟹重新交还给养蟹的人,也交还给懂蟹、爱蟹、尊重蟹的食客。
四、To C不是终点,是起点
当然,To C并非一条“容易的路”。它对蟹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学习如何展示自己;
需要建立自己的小程序、客服体系、发货流程;
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如一地保持对蟹的尊重与专业,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这条路,是值得的。
一个真实可见、可联系、可探访的蟹农,是消费者心中最强的“信任锚点”。
一只可以溯源、可以追责、可以复购的大闸蟹,是阳澄湖品牌最好的广告。
2025年之后,阳澄湖大闸蟹市场的关键词,将不再是“礼券”“平台”“贴牌”,而是——
To C、To C、To C!
就像我们说:
买手机要找官方旗舰店;
买水果要看原产地;
买阳澄湖大闸蟹,就要找真正的蟹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To C!To C!To C!
找阳澄湖蟹农,买真正阳澄湖大闸蟹。
别再花大钱买“包装”,别再相信“神话蟹扣”,别再吃“假湖蟹”!
想吃好蟹,就得认人。认人,就认养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