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蟹”乱象需以品牌战略破解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0-07
“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每到吃蟹时节,久负盛名的
阳澄湖大闸蟹,便成了真假难辨的“美猴王”。先将外地的大闸蟹运到阳澄湖里泡上几天,或是在湖里“洗个澡”,再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名义进行销售——这样的“洗澡蟹”,已成了大闸蟹市场上公开的秘密。
销量明显多于产量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既考验着消费者的辨识力,也让当地蟹农遭受经济损失,还使得这一品牌蒙上灰尘。“洗澡蟹”式造假频现,归根结底为的是利用品牌效应牟利。破解这一乱象,还需以品牌战略化解。
一来,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的维护,既需要落实到生产、包装、销售等每一个环节,更离不开每一位使用主体的参与。为了防止每年都出现的假冒问题,保护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品牌价值,苏州市质监局向经过认证的养殖户及经销商发放大闸蟹防伪锁扣,俗称“戒指”。但实际情况是,防伪锁扣的使用监管并不严格,使得这一举措的效力打了折扣。比如,蟹农将防伪锁扣领回来后,究竟套在哪只螃蟹上并无人监管,这就给“张冠李戴”留下了空间;再如,有的熟客在买蟹时并不需要“戒指”,于是,一些经销商或蟹农就把富余的防伪锁扣进行出售;更有甚者,有的防伪锁扣本身就是假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既与防伪锁扣的使用监管不够严密有关,也和经销商或蟹农维护品牌价值的意识不足有关。将防伪锁扣“张冠李戴”式使用,或者将富余锁扣进行出售,从短期看,能够获利,但从长期看,实则是在损毁
品牌价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品牌使用者应认识到,品牌价值的维护需要广泛参与。当区域公共品牌遇到侵权案件时,利益相关者应有抱团思维,共同打击假冒行为。
二来,区域公共品牌屡遭冒名顶替,也提醒我们,在培育农产品品牌时,单有产地品牌意识还不够,还应注重商家品牌的培育。不只是阳澄湖大闸蟹,近些年,五常大米、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赣南脐橙、涪陵榨菜、西湖龙井等地理标志产品,也不时被冒名顶替。拿我省来说,平和琯溪蜜柚、安溪铁观音等也备受假冒问题困扰。因此,农户或生产企业等,也应对培育商家品牌予以重视,不能靠“躺在区域公共品牌上”过日子。
再者,置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阳澄湖大闸蟹虽盛名在外,但大闸蟹市场需求庞大,绝非单一区域公共品牌就可垄断。因此,其他产蟹地也应有培育区域品牌的意识和底气。更何况,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毕竟有限,这也为培育其他品牌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否则,一旦“傍名牌”式生产走不通,即便蟹的品质够好,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对其他农副产品而言,亦是如此。
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小康型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中高端的农产品需求日盛。眼下,高质高档高价名牌农产品畅销、低质低档低价农产品滞销形成的反差,也印证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破解“洗澡蟹”乱象,还是需要运用品牌战略予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