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吃不误”的专家言论比二恶英更可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11-06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于9月下旬共抽取了5个大闸蟹样本,共约12公斤,进行了二噁英及二噁英样多氯联苯的含量检测。其中,两个大闸蟹样本被检出,总含量超出中心的行动水平。为保障市民健康,该中心决定暂停有关水产养殖场生产的大闸蟹进口及在港出售。对此,内地多位食品专家给出的意见是“不必担心,照吃不误”。
香港检出
大闸蟹二恶英超标,内地网民很不淡定:其一,内地供应的大闸蟹超标没、超标多少,因为内地不检测这一项,因而不知道。其二,可以不吃大闸蟹,但被污染的食品肯定不只有大闸蟹。有关人士表示,可能是塑料垃圾污染导致水质污染,最终导致大闸蟹二噁英超标。最可能是饲料被污染了,还可能是养殖环境被污染了,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超标。而网民以“类推法”分析后担心,还有没有其他的“塑料垃圾污染”、“饲料被污染”、“养殖环境被污染”……而因为内地不存在这项检测标准,导致我们经常“吃二恶英”?
专家们说,二恶英超标5倍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本身值要求很低,超标五倍的量也是很小的,而且螃蟹不是主食。并且,“这只是一次抽检,另外螃蟹不是天天吃,珍馐美味,偶尔一尝,暴露风险可以不必担心。”对专家的说法,笔者不以为然:所谓“本身值要求很低”,这种低值应该不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应该是,这种毒物质的规定标准就不能高,因为它的毒害性很强。专家已经说到,二噁英是“毒王”,比黄曲霉毒素、砒霜都毒。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很低浓度的二噁英就对动物表现出致死效应。也就是说,同等数量的“毒王”与其他毒物质,不是一种数量概念。这个语境下,因为“本身值要求很低,所以超标5倍的量也很小”的说法,逻辑问题很大。
其三,二噁英脂溶性,容易存在于动物脂肪和乳汁中,肉、禽、蛋、鱼、乳最易受到污染。而又存在多种“可能污染”的问题,却不存在对二恶英的检测,我们对二恶英究竟是“偶尔一尝”,还是经常食用,谁能说得清?螃蟹不是主食,但肉、禽、蛋、鱼、乳基本都是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如此恐怖的食品安全问题,肯定不是一些专家“适量无害”的安抚言论就能让我们放心的。
如果“适量无害”只是专家个人观点,或也无所谓,怕就怕,很多食品专家表达的观点都是让公众觉得比较“反常识”;而一些集体性的专家表态,是否暗藏着一定的官方机构立场或态度,这是最让人担心的。一直以来,供港食品合格率或叫安全率都在99.8%以上,今年早些时候的官方消息称已达99.999%。接近完美了。港方官员曾对媒体表示,在保证供港食品安全问题上,内地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内地食品安全问题,什么时候能执行同等标准,公众一直在问。而一次又一次类似“暴露风险不必担心”、“适量无害”这样的官方专家乃至官方机构的“安民告示”,又总让人感觉,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是不是太坚挺了?这种情况下,被香港暂停进口和销售的有毒食品,内地专家坚称“照吃不误”、“毒量很小”……公众难免又要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