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官网_阳澄湖蟹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登录 | 注册 | 购物车 | 在线提货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蟹商“缺斤”关键在于监管“少两”

浏览历史

蟹商“缺斤”关键在于监管“少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10-06
  金秋十月,螃蟹飘香,郑州中牟县雁鸣湖大闸蟹国际美食节吸引了各地游客。张大哥一家人来此旅游也想买些大闸蟹尝尝鲜,然而,螃蟹没买成,还惹了一肚子气。原来,他买了十斤螃蟹后,感觉有猫腻,便到对面的公平秤复秤,结果十斤螃蟹居然只有五斤。于是,他赶紧找那蟹商理论,双方争执不下,只好报警。在民警的协调下,张大哥把螃蟹才退掉了。
 
  见过缺斤少两的,但没见过缺这么多的,整整少了一半的重量,这也太黑、太坑爹了吧?难道这就是所谓的 “蟹香秤黑”?原来,雁鸣湖大闸蟹以低价优势吸引顾客,而蟹商却在秤上做手脚,顾客看似得到了优惠,实际上是吃了亏。记者实地暗访调查揭穿蟹商猫腻时,蟹商毫不避讳地承认“每个卖家都这样,缺斤少两是‘行规’”。当记者在另外的摊位买完螃蟹去对面复秤时,遭到蟹商恶劣拦截,指责记者“是故意来找事的”,并扬言“我抇(打)死你”。蟹商缺斤少两,如此猖獗,哪来的底气?市场监管又都去哪儿了?莫非是“缺斤少两”了?
 
  实际上,“缺斤少两”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人并不会太过于计较,费时费力不说,到头来也怕招惹麻烦。这次记者在雁鸣湖暗访时就发现不少游客因为缺斤少两中招,但大家都选择了忍气吞声。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缺斤少两”不但没除,反而成了所谓的“行规”,无不暴露出市场监管“缺斤少两”,也难怪引来网上一片谴责,“这么多年‘缺斤少两’,工商不知道?干啥吃了?”“商贩坑爹,市场监管坑大家啊”“真应了那句老话‘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就是因为你们不作为,小贩们才不怕,才有恃无恐”……其实,群众心里有杆秤,斤两之间看得清清楚楚,蟹商“缺斤少两”,自然有其个人素质品质元素,但关键是市场监管也“缺斤少两”。
 
  从过去情况来看,很多行业的监管往往都是被动的,即有投诉监管者才会介入,大案大查,小案小查。如果没有接到投诉,就会认为“一切正常”。这种被动式监管,从某种程度而言属于不积极作为、不作为。这次记者暗访遭遇缺斤少两投诉时,当地工商所人员告诉他“我们第一次接到这样的投诉”。如此之说,你信了吗?反正我不信,那位新闻主持人也不信,正如他所说“各位拜托,我都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也不是第一年听说了。”看来,这位工商所工作人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无非就是想推卸责任而已,难怪网友跟帖痛斥,“老百姓不发现问题,你们永远发现不了问题,除了不作为,还是不作为。”
 
  治理缺斤少两,重在强化监管。从道德层面看,缺斤少两是一种不讲诚信的失信行为,而从法律层面看,则是一种欺诈行为,有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必须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惩处和打击。否则,越来越多的商贩就会在秤上做手脚,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市场秩序越来越混乱。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严厉打击“缺斤少两”行为,责令整改,加大处罚,建立诚信监督体系,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建立不良商贩“黑名单”制度,强化联合惩戒,真正倒逼“缺斤少两”退出市场。
 
  毫无讳言,“缺斤少两”贱卖了经营诚信,这是商贩的失信,更是市场监管的尴尬,至于当地工商人员所说“在周边校秤37台,都没问题” “对违法行为绝不手软,对缺斤少两商贩绝不客气”,你信,或者不信,“缺斤少两”就在那里,从未缺席过。试想,如果市场监管者像暗访记者这样深入实际、深入市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那么“缺斤少两”又怎么可能这么猖獗?又怎么可能成为商家的“行规”呢?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一颗星 两颗星 三颗星 四颗星 五颗星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