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驰名商标,不等于一劳永逸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7-23
你说我说
今年第一批被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于近日出炉,苏州又有7件商标在列。截至目前,我市驰名商标总数已达104件。有了“驰名商标”意味着什么?其中又有多少隐忧?在有序的市场环境里,企业或者商品能走多远?有了驰名商标,更重要的还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口碑做保障。
驰名商标,用好才是关键
商标是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和高价质量的无形资产,企业商标战略的最高目标是创立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拥有良好声誉、商品或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为相关公众熟知的商标。就此来说,企业拥有了驰名商标,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重大经济效益,还会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样的经济效益再明显不过。以我市的一些驰名商标为例,洞庭碧螺春茶叶、凤凰水蜜桃、
阳澄湖大闸蟹、镇湖苏绣、常阴沙大米等已成为地理标志商标群体;而松鹤楼、书香投资、德尔地板等一批本土企业则采用授权、品牌连锁等方式,还将市场扩大到了全国。
但在更广的范围内,围绕着驰名商标,一个个尴尬随之而来:一些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面临着“被山寨”的困扰;个别驰名商标,被认为是一块“金字招牌”,无限制地跨类使用,在其他未核定的商品和服务上使用时,都打上“驰名商标”,且大做广告,使得驰名商标的功能淡化;还有的企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之后,反而放松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这种“名实不符”的尴尬多了,毫无疑问,即便是驰名商标,终将也会变得籍籍无名。
所以,驰名商标,用好才是关键。在这个使用的过程中,既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切实维护,更要从产品质量本身,让企业的产品与商标形象高度统一。换句话说,只有牢牢住在消费者心里的商标,企业或者商品也才能“驰”得久远。
□晓 平
看淡“驰名”,更重务实
驰名商标,应该说代表着官方对一个品牌的高度肯定。不过,在今天,驰名商标的价值也无需无限放大。
特别是去年新版《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实施以后,规定企业即便获得驰名认定,“驰名商标”这几个字并不能作为金字招牌用于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没有了对“驰名”的依赖,驰名商标的价值在哪里?以后品牌又需要如何去维护和推广?这些都值得思考。
事实上,驰名商标之所以不允许再被用作广告宣传,就是考量到了过去驰名商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有的驰名商标被当成了提高知名度的手段,驰名商标申请存在功利化趋势,甚至一些企业不惜去弄虚作假、潜规则之类。可见,新规禁用“驰名商标”也是用心良苦,它所表达的信息也无非这些:要降一降驰名商标追逐中的种种浮躁,即便获得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一劳永逸。
当驰名商标被重新“正名”之后,企业需要冷静下来重新思考:怎样的商品才更深入人心?
淡化了对荣誉、对名头的过度追逐,企业才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务实上。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选择的永远都是自己心目中认定的那些优秀品牌,这种认定基于消费过程中最真实的感受,是看服务看品质而不是其它的标签。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驰名商标是一种肯定,但除了这种行政肯定,市场的肯定、消费者的认同更重要。驰名商标可以锦上添花,但绝非“救命稻草”,企业应该趁此回归务实。
阳澄湖大闸蟹团购网转载发表。